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三、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7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第一节 相关核心概念 | 第18-19页 |
一、流域综合治理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地方政府协作的概念 | 第19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第19-23页 |
一、资源依赖理论 | 第19-20页 |
二、府际关系理论 | 第20-21页 |
三、整体性治理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桃溪流域治理中的政府协作关系 | 第23-39页 |
第一节 桃溪流域综合治理中政府协作的基本情况 | 第23-29页 |
一、桃溪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情况 | 第23-26页 |
二、桃溪流域综合治理协作机构的搭建情况 | 第26-27页 |
三、桃溪流域综合治理协作机构的工作机制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桃溪流域综合治理中政府协作的现状分析 | 第29-35页 |
一、桃溪流域综合治理整体状况分析 | 第29-31页 |
二、桃溪流域治理中各地方政府协作的成果 | 第31-32页 |
三、不同地方政府的协作现状分析 | 第32-35页 |
第三节 桃溪流域综合治理政府协作取得的成效 | 第35-39页 |
一、统一的领导机构是协作的关键 | 第35-36页 |
二、相近的治理理念是协作的基础 | 第36-37页 |
三、有力的监督体制是协作的保证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桃溪流域综合治理中政府协作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9-44页 |
第一节 桃溪流域综合治理中政府协作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一、协调机构不够权威 | 第39页 |
二、协作保障不够充足 | 第39-40页 |
三、协作沟通不够畅通 | 第40页 |
四、协作态度不够信任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桃溪流域综合治理中政府协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4页 |
一、资源占有差异导致治理目标差异 | 第41页 |
二、管理方式不完善导致协作认知差异 | 第41-42页 |
三、信息占有不对称导致协作互动不充分 | 第42-43页 |
四、地方政府自治不健全导致协作态度不积极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桃溪流域综合治理中政府协作的对策及建议 | 第44-49页 |
第一节 协作文化的培育 | 第44-45页 |
一、确立共同价值 | 第44-45页 |
二、寻求共同利益 | 第45页 |
三、构建信任关系 | 第45页 |
第二节 协作机构的建立 | 第45-47页 |
一、建立区域性管理机构 | 第46页 |
二、探索多元主体参与治理 | 第46-47页 |
三、打造信息共享平台 | 第47页 |
第三节 协作运行机制的深化 | 第47-49页 |
一、健全政策协调机制 | 第47页 |
二、完善利益补偿机制 | 第47-48页 |
三、强化协作监管机制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49页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