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杭州湾PM2.5遥感估算及其与地表特征关系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1章 绪论第7-16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7-9页
        1.1.1 大气污染的影响第7-8页
        1.1.2 气溶胶与大气颗粒物(PM)第8-9页
        1.1.3 气溶胶遥感监测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14页
        1.2.1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反演研究第9-11页
        1.2.2 大气颗粒物(PM)遥感监测研究第11-12页
        1.2.3 PM_(2.5)浓度与地表特征关系的相关研究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第16-26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6-18页
        2.1.1 地理位置第16-17页
        2.1.2 气候状况第17页
        2.1.3 社会经济状况第17页
        2.1.4 大气污染状况第17-18页
    2.2 研究数据第18-26页
        2.2.1 MODIS遥感数据第18-20页
        2.2.2 Landsat8遥感数据第20-21页
        2.2.3 AERONET站点数据第21-23页
        2.2.4 PM_(2.5)浓度站点数据第23-26页
第3章 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第26-42页
    3.1 MODIS数据预处理第27-30页
        3.1.1 辐射校正第27页
        3.1.2 几何校正第27-29页
        3.1.3 数据合成及裁剪第29页
        3.1.4 云去除第29-30页
    3.2 查找表构建第30页
    3.3 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插值和高度订正第30-31页
    3.4 AOD反演结果第31-40页
    3.5 AOD精度验证第40-42页
第4章 AOD与PM_(2.5)浓度回归模型构建第42-61页
    4.1 基于站点数据的杭州湾PM_(2.5)浓度特征分析第42-50页
        4.1.1 基于站点数据的杭州湾PM_(2.5)浓度时间趋势分析第42-44页
        4.1.2 基于站点数据的杭州湾PM_(2.5)浓度空间地统计分析第44-50页
    4.2 AOD与PM_(2.5)浓度相关性分析研究第50-53页
        4.2.1 AOD与PM_(2.5)浓度相关分析第50-52页
        4.2.2 分季节AOD与PM_(2.5)浓度相关分析第52-53页
    4.3 AOD与PM_(2.5)浓度回归模型构建第53-56页
        4.3.1 AOD与PM_(2.5)浓度回归模型构建第53-54页
        4.3.2 分季节AOD与PM_(2.5)浓度回归模型构建第54-56页
    4.4 回归模型检验第56-61页
        4.4.1 乘幂模型检验第57-58页
        4.4.2 三次模型检验第58-59页
        4.4.3 指数模型检验第59-61页
第5章 PM_(2.5)浓度与地表特征关系研究第61-76页
    5.1 杭州湾PM_(2.5)浓度空间分布特点第61-64页
        5.1.1 PM_(2.5)浓度遥感反演结果与站点插值结果对比第61-62页
        5.1.2 杭州湾PM_(2.5)浓度空间分布特点第62-64页
    5.2 PM_(2.5)浓度和土地覆盖类型关系分析第64-68页
        5.2.1 土地覆盖类型分类第64-66页
        5.2.2 PM_(2.5)浓度和土地覆盖类型相关性分析第66-68页
    5.3 PM_(2.5)浓度与植被覆盖度关系分析第68-72页
        5.3.1 杭州湾植被覆盖度情况第68-71页
        5.3.2 PM_(2.5)浓度与植被覆盖度相关性分析第71-72页
    5.4 PM_(2.5)浓度与景观格局特征关系分析第72-76页
        5.4.1 景观格局指数选取第72-73页
        5.4.2 PM_(2.5)浓度与景观格局指数相关性分析第73-7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6.1 主要结论第76-77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市大气细颗粒物中元素分析及来源解析
下一篇:基于倏逝波荧光生物传感器系统的环境污染物检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