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大气颗粒物的概述 | 第12-13页 |
1.2.1 大气颗粒物的定义及分类 | 第12页 |
1.2.2 大气颗粒物的粒度特征 | 第12-13页 |
1.2.3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 第13页 |
1.3 大气细颗粒物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3.1 大气细颗粒物的理化性质 | 第13-14页 |
1.3.2 大气细颗粒物的危害 | 第14-15页 |
1.3.3 大气细颗粒物来源解析 | 第15-17页 |
1.3.4 大气细颗粒物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 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1.4.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1.4.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32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2页 |
2.2 采样点布置 | 第22-23页 |
2.3 样品采集 | 第23-25页 |
2.3.1 采样时间 | 第23页 |
2.3.2 采样方法和仪器设备 | 第23-25页 |
2.3.3 气象数据和空气质量数据收集 | 第25页 |
2.4 大气颗粒物样品中元素分析 | 第25-29页 |
2.4.1 样品预处理 | 第25-26页 |
2.4.2 元素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2.4.3 试剂与标准溶液 | 第27页 |
2.4.4 仪器工作参数 | 第27页 |
2.4.5 质量控制及方法检出限 | 第27-29页 |
2.4.6 计算方法 | 第29页 |
2.5 数据分析 | 第29-32页 |
2.5.1 相关性分析 | 第29-30页 |
2.5.2 富集因子分析 | 第30-31页 |
2.5.3 主成分分析 | 第31-32页 |
第3章 上海市大气细颗粒物中元素浓度特征研究 | 第32-49页 |
3.1 PM_(2.5)浓度变化特征 | 第32-34页 |
3.1.1 PM_(2.5)浓度日变化特征 | 第32-33页 |
3.1.2 PM_(2.5)浓度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 第33-34页 |
3.1.3 大气常规污染物相关性分析 | 第34页 |
3.2 PM_(2.5)中元素浓度特征研究 | 第34-40页 |
3.2.1 PM_(2.5)中元素的浓度变化特征 | 第34-37页 |
3.2.2 PM_(2.5)中元素浓度月变化与季节变化特征 | 第37-40页 |
3.3 分级颗粒物中元素浓度变化特征 | 第40-45页 |
3.3.1 分级颗粒物中元素浓度变化特征 | 第40-42页 |
3.3.2 分级颗粒物中元素浓度的全年变化特征 | 第42-45页 |
3.4 霾日和非霾日PM_(2.5)中元素浓度特征 | 第45-46页 |
3.5 PM_(1.0)/PM_(2.5)中元素浓度特征 | 第46-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上海市PM_(2.5)中元素来源解析 | 第49-57页 |
4.1 PM_(2.5)中元素相关性分析 | 第49-51页 |
4.2 PM_(2.5)中元素浓度与AQI相关性分析 | 第51-52页 |
4.3 PM_(2.5)中元素富集因子分析 | 第52-53页 |
4.4 PM_(2.5)中元素主成分分析 | 第53-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58页 |
5.2 创新点 | 第58页 |
5.3 不足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