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承铿艺术歌曲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第四节 创新之处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费承铿的生平经历及其创作背景 | 第12-14页 |
第一节 生平与经历 | 第12-13页 |
第二节 音乐创作的背景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费承铿艺术歌曲创作特征 | 第14-32页 |
第一节 音乐题材上的特点 | 第14-15页 |
一、热爱祖国的题材 | 第14-15页 |
二、关爱社会的题材 | 第15页 |
三、情感输出的题材 | 第15页 |
第二节 旋律上的特点 | 第15-19页 |
一、衬腔式旋律的运用 | 第15-16页 |
二、“留白”的运用 | 第16-18页 |
三、民族风格的运用 | 第18-19页 |
第三节 费承铿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特征 | 第19-32页 |
一、调性的多重转变 | 第19-20页 |
二、和声的民族色彩 | 第20-25页 |
三、节奏的复杂多变 | 第25-26页 |
四、织体的精雕细琢 | 第26-32页 |
第三章 费承铿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与教育意义 | 第32-36页 |
第一节 审美价值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教育意义 | 第33-36页 |
一、继承传统文化,彰显民族特色 | 第33-34页 |
二、思想的洗礼,精神的传递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2页 |
附录1 | 第42-46页 |
附录2 | 第46-49页 |
附录3 | 第49-52页 |
作者简历 | 第52-5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