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面向SLA的云服务生命周期管理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课题背景第11页
    1.2 课题研究工作的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第13-14页
    1.5 本论文结构安排第14-16页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第16-23页
    2.1 服务等级协议综述第16-18页
        2.1.1 云服务等级协议第16-17页
        2.1.2 云服务质量第17页
        2.1.3 云服务质量保障第17-18页
        2.1.4 云平台服务技术参数第18页
    2.2 云计算核心技术第18-19页
    2.3 vRealize Suite云平台第19-22页
        2.3.1 vRealize Suite云平台实现原理第19-20页
        2.3.2 vRealize Suite云平台组成第20-21页
        2.3.3 vRealize Suite云平台的特色第21-22页
        2.3.4 vRealize Automation API第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云服务生命周期管理关键问题研究第23-41页
    3.1 云服务管理平台架构方案第23-26页
        3.1.1 云服务管理平台组成第23-25页
        3.1.2 云服务管理平台管理要素第25-26页
    3.2 云服务生命周期管理第26-32页
        3.2.1 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第26-27页
        3.2.2 云服务管理内容第27-32页
    3.3 云服务状态监控第32-35页
        3.3.1 服务监控指标第32-33页
        3.3.2 指标的计算方法第33-35页
    3.4 SLA管理监控模型第35-40页
        3.3.1 SLA度量模型第35-36页
        3.3.2 服务质量指标第36-37页
        3.3.3 SLA管理框架模型第37-38页
        3.3.4 面向SLA自适应资源管理第38-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系统需求分析第41-49页
    4.1 系统业务流程概述第41-42页
    4.2 功能需求分析第42-47页
        4.2.1 基于用户功能需求分析第42-44页
        4.2.2 基于云服务管理者功能需求分析第44-46页
        4.2.3 基于云服务审批者功能需求分析第46-47页
    4.3 系统非功能需求第47-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系统设计第49-68页
    5.1 云平台层次架构第49-50页
    5.2 系统软件架构第50-51页
    5.3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第51-53页
    5.4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第53-64页
        5.4.1 服务模板定义第53-57页
        5.4.2 虚拟机管理第57-60页
        5.4.3 服务申请与审批第60-64页
    5.5 系统数据库设计第64-67页
        5.5.1 数据库逻辑设计第64-65页
        5.5.2 数据库物理表设计第65-67页
    5.6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系统实现第68-79页
    6.1 系统开发环境第68页
    6.2 系统运行环境第68-69页
    6.3 系统功能实现及核心代码界面展示第69-78页
        6.3.1 vRealize Automation平台连接方法第69-72页
        6.3.2 服务申请审批功能实现第72-74页
        6.3.3 SLA管理实现第74-76页
        6.3.4 服务模板定义具体实现第76-78页
    6.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七章 系统测试第79-87页
    7.1 测试环境第79页
    7.2 系统功能测试第79-82页
        7.2.1 服务审批功能测试用例第80页
        7.2.2 SLA管理功能测试用例第80-81页
        7.2.3 功能测试结果第81-82页
    7.3 界面测试第82-83页
    7.4 性能测试第83-86页
    7.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87-89页
    8.1 全文总结第87-88页
    8.2 后续工作展望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凉山州专线网络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下一篇:客户端负载均衡算法研究及在即时通讯架构中的应用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