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25页 |
第一节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2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第四节 重点和难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教育的形成 | 第25-41页 |
第一节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形成 | 第25-32页 |
一、吐蕃时期的寺院教育 | 第25-27页 |
二、各教派的创立及其寺院教育 | 第27-30页 |
三、恰巴却吉僧格对寺院教育的改革及影响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格鲁派寺院教育 | 第32-41页 |
一、宗喀巴大师对格鲁派寺院教育的改革 | 第32-35页 |
二、格鲁派拉萨三大寺的教育制度 | 第35-41页 |
第三章 拉卜楞寺及其各学院概述 | 第41-45页 |
第一节 寺院的创建历史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六大学院的形成 | 第42-45页 |
第四章 拉卜楞寺的教育制度 | 第45-80页 |
第一节 闻思学院的教育制度 | 第45-60页 |
一、组织机构 | 第45-46页 |
二、学经制度 | 第46-59页 |
三、学位制度 | 第59-60页 |
第二节 下续部学院的教育制度 | 第60-65页 |
一、组织机构 | 第62页 |
二、学经制度 | 第62-65页 |
三、学位制度 | 第65页 |
第三节 时轮学院的教育制度 | 第65-69页 |
一、组织机构 | 第66页 |
二、学经制度 | 第66-69页 |
三、学位制度 | 第69页 |
第四节 医药学院的教育制度 | 第69-74页 |
一、组织机构 | 第70-71页 |
二、学经制度 | 第71-74页 |
三、学位制度 | 第74页 |
第五节 喜金刚学院的教育制度 | 第74-76页 |
一、组织机构 | 第75页 |
二、学经制度 | 第75-76页 |
三、学位制度 | 第76页 |
第六节 上续部学院的教育制度 | 第76-80页 |
一、组织机构 | 第77页 |
二、学经制度 | 第77-79页 |
三、学位制度 | 第79-80页 |
第五章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文化渊源及论文总结 | 第80-92页 |
第一节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渊源及古印度寺院教育的影响 | 第80-82页 |
第二节 拉卜楞寺教育制度之总结 | 第82-85页 |
第三节 评析拉卜楞寺教育制度 | 第85-92页 |
一、寺院教育的历史作用 | 第85-88页 |
二、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寺院教育 | 第88-92页 |
参考资料 | 第92-96页 |
附录 | 第96-103页 |
后记 | 第103-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