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26页 |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2 相关主题的研究进展 | 第10-19页 |
2.1 祭祀圈的相关研究 | 第10-14页 |
2.2 地方认同的相关研究 | 第14-18页 |
2.3 研究展望 | 第18-19页 |
3 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19-26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9-21页 |
3.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3.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2页 |
3.4 相关区域和时段的界定 | 第22-23页 |
3.5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3.6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一章 九案泰山信仰及其祭祀空间的形成 | 第26-44页 |
1.1 九案泰山信仰及其祭祀空间的形成和发展 | 第26-32页 |
1.1.1 九案泰山信仰的起源及最初的祭祀空间 | 第26-27页 |
1.1.2 九案泰山信仰扩散及祭祀空间扩大和定型 | 第27-29页 |
1.1.3 以村落为单位的次一级祭祀空间的形成 | 第29-32页 |
1.2 九案泰山信仰及其祭祀空间对地方空间概念及文化传统的继承 | 第32-42页 |
1.2.1 地方空间的规限 | 第32-37页 |
1.2.2 巫与道在九案泰山信仰中的表达 | 第37-41页 |
1.2.3 各种传统信仰的整合 | 第41-42页 |
1.3 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二章 九案泰山信仰及其祭祀空间的恢复 | 第44-64页 |
2.1 九案泰山信仰祭祀空间的恢复过程 | 第44-47页 |
2.1.1 庙宇的恢复 | 第44-45页 |
2.1.2 游神巡境习俗的恢复 | 第45-46页 |
2.1.3 九案泰山信仰祭祀空间的地理分布 | 第46-47页 |
2.2 九案泰山信仰祭祀空间的变化 | 第47-61页 |
2.2.1 地理景观的变化 | 第47-48页 |
2.2.2 交通道路与河流的变化 | 第48-52页 |
2.2.3 行政区划的变迁 | 第52-56页 |
2.2.4 居民聚落位置的变迁 | 第56页 |
2.2.5 人群特征的变化 | 第56-61页 |
2.2.6 地方信仰在过程中的整合 | 第61页 |
2.3 总结 | 第61-64页 |
第三章 城区改造中的九案泰山信仰活动及其祭祀空间的变迁 | 第64-98页 |
3.1 城区改造的背景 | 第64-68页 |
3.1.1 九案泰山信仰祭祀空间所属地域的城区改造情况 | 第64-66页 |
3.1.2 城区改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 第66-67页 |
3.1.3 城区改造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 第67-68页 |
3.1.4 城区改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68页 |
3.2 九案泰山信仰祭祀空间的变化 | 第68-83页 |
3.2.1 太平堂的变迁情况 | 第68-70页 |
3.2.2 山仔里阴阳专案堂的变迁情况 | 第70页 |
3.2.3 双浦协心堂的变迁情况 | 第70-72页 |
3.2.4 洋柄同心堂的变迁情况 | 第72-73页 |
3.2.5 下河堂的变迁情况 | 第73页 |
3.2.6 教场坂堂的变迁情况 | 第73-74页 |
3.2.7 西营长生堂的变迁情况 | 第74-76页 |
3.2.8 西洋积善堂的变迁情况 | 第76-77页 |
3.2.9 涵头堂的变迁情况 | 第77-78页 |
3.2.10 斗池堂的变迁情况 | 第78-79页 |
3.2.11 浦西堂(福寿宫)的变迁情况 | 第79-81页 |
3.2.12 浦东堂的变迁情况 | 第81页 |
3.2.13 河上救生堂的变迁情况 | 第81-83页 |
3.3 九案泰山信仰祭祀空间的变化对地方认同的影响 | 第83-97页 |
3.3.1 人庙的聚散与否对地方认同的影响 | 第84-92页 |
3.3.2 宫观的存在形式对地方认同的影响 | 第92-97页 |
3.4 小结 | 第97-98页 |
第四章 基于地方而形成的民间信仰及其祭祀空间与地方认同 | 第98-110页 |
4.1 基于地方的民间信仰及其祭祀空间 | 第98-101页 |
4.1.1 民间信仰的形成对地方文化的吸纳 | 第98-100页 |
4.1.2 基于地方产生的祭祀空间 | 第100-101页 |
4.1.3 总结 | 第101页 |
4.2 变迁中的民间信仰及其祭祀空间的适应性调整 | 第101-106页 |
4.2.1 民间信仰的适应性调整 | 第101-105页 |
4.2.2 祭祀空间的适应性调整 | 第105页 |
4.2.3 总结 | 第105-106页 |
4.3 民间信仰及其祭祀空间的存续与认同 | 第106-108页 |
4.3.1 民间信仰的存续与认同 | 第106-107页 |
4.3.2 祭祀空间的存续与认同 | 第107页 |
4.3.3 总结 | 第107-108页 |
4.4 研究展望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6页 |
附录 | 第116-12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20-122页 |
致谢 | 第122-124页 |
个人简历 | 第124-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