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参数和稀释比对发动机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发动机检测技术发展状况 | 第13-15页 |
1.2.1 国外检测技术的发展 | 第13-14页 |
1.2.2 国内检测技术的发展 | 第14-15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发动机主要污染物的生成与测量 | 第16-28页 |
2.1 发动机主要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 第16-18页 |
2.1.1 CO的生成机理 | 第16-17页 |
2.1.2 HC的生成机理 | 第17页 |
2.1.3 NOX的生成机理 | 第17-18页 |
2.1.4 颗粒物的生成机理 | 第18页 |
2.2 发动机主要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 第18-23页 |
2.2.1 过量空气系数 | 第20-21页 |
2.2.2 发动机运转工况 | 第21-22页 |
2.2.3 发动机燃料 | 第22-23页 |
2.2.4 发动机热工况 | 第23页 |
2.3 发动机主要污染物的检测方法 | 第23-27页 |
2.3.1 CO、CO2的测量方法 | 第23-24页 |
2.3.2 THC的测量方法 | 第24-25页 |
2.3.3 NOX的测量方法 | 第25-26页 |
2.3.4 颗粒物的测量方法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试验方案及准备 | 第28-41页 |
3.1 技术路线及试验工况 | 第28-30页 |
3.1.1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3.1.2 试验工况 | 第29-30页 |
3.2 试验设备 | 第30页 |
3.3 试验发动机的主要参数 | 第30-31页 |
3.4 试验准备 | 第31-38页 |
3.4.1 试验机准备与台架安装 | 第32-36页 |
3.4.2 STARS试验主控系统设置 | 第36-38页 |
3.5 试验计算方法 | 第38-40页 |
3.5.1 气态污染物的计算 | 第38-40页 |
3.5.2 颗粒物的计算 | 第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发动机工作参数对排放测试结果的影响 | 第41-64页 |
4.1 重复性试验研究 | 第41-43页 |
4.1.1 试验条件 | 第41页 |
4.1.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4.2 进气温度对排放结果的影响 | 第43-48页 |
4.2.1 试验条件设置 | 第43页 |
4.2.2 试验环境参数 | 第43-44页 |
4.2.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4-48页 |
4.3 中冷后温度对排放结果的影响 | 第48-54页 |
4.3.1 试验条件 | 第49页 |
4.3.2 试验环境参数 | 第49-50页 |
4.3.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0-54页 |
4.4 进气压力对排放结果的影响 | 第54-58页 |
4.4.1 试验条件 | 第54页 |
4.4.2 试验环境参数 | 第54-55页 |
4.4.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4.5 排气背压对排放结果的影响 | 第58-63页 |
4.5.1 试验条件 | 第58-59页 |
4.5.2 试验环境参数 | 第59页 |
4.5.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稀释比对排放测试结果的影响 | 第64-73页 |
5.1 稀释比的计算 | 第64-65页 |
5.2 试验条件 | 第65-66页 |
5.2.1 稀释系统参数设置 | 第65-66页 |
5.2.2 发动机环境参数设置 | 第66页 |
5.3 试验环境参数和稀释系统参数 | 第66-67页 |
5.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7-71页 |
5.4.1 总稀释比计算 | 第67-69页 |
5.4.2 试验结果 | 第69-70页 |
5.4.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5.4.4 计算最优稀释比 | 第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