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绪论 | 第9-16页 |
(一)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1、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理论工具 | 第14-16页 |
1、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页 |
3、理论工具 | 第15-16页 |
二、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反腐兴起的背景与发展历程 | 第16-25页 |
(一) 自媒体时代网络反腐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18页 |
1、自媒体的理论概述 | 第16-17页 |
2、网络反腐的理论概述 | 第17-18页 |
(二) 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反腐兴起的背景 | 第18-21页 |
1、自媒体时代为我国网络反腐带来了有力的技术条件 | 第18-19页 |
2、自媒体时代为网络反腐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土壤 | 第19-20页 |
3、国际反腐浪潮为我国网络反腐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 第20-21页 |
(三) 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反腐的发展历程 | 第21-25页 |
1、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反腐初步发展阶段 | 第21-22页 |
2、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反腐深入发展阶段 | 第22-24页 |
3、十八大开启了我国网络反腐的新篇章 | 第24-25页 |
三、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反腐的特征及社会意义 | 第25-31页 |
(一) 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反腐的特征 | 第25-29页 |
1、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反腐具有广泛性 | 第25-26页 |
2、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反腐具有交互性 | 第26页 |
3、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反腐具有时效性 | 第26-27页 |
4、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反腐具有安全性 | 第27-28页 |
5、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反腐具有随机性、偶然性 | 第28页 |
6、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反腐具有低成本特征 | 第28-29页 |
(二) 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反腐的社会意义 | 第29-31页 |
1、开辟了我国反腐倡廉的新战场 | 第29页 |
2、激发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 第29-30页 |
3、缓和释放民众的负面情绪 | 第30-31页 |
四、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1-39页 |
(一) 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 | 第31-36页 |
1、部分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网络反腐缺乏正确认识 | 第31-32页 |
2、部分腐败曝光信息缺乏客观性、公正性 | 第32-33页 |
3、网民易受煽动,以情绪化判断代替理性化思考 | 第33页 |
4、言论自由无限度,网络反腐易演变成网络暴力 | 第33-35页 |
5、网络反腐参与主体地区分布不平衡,素质参差不齐 | 第35页 |
6、网络反腐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 | 第35-36页 |
(二) 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反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1、思想原因 | 第36-37页 |
2、制度原因 | 第37-38页 |
3、技术原因 | 第38-39页 |
五、自媒体时代完善我国网络反腐的对策建议 | 第39-46页 |
(一) 提高网络反腐参与主体的整体素质 | 第39-40页 |
1、提高网络反腐参与主体的思想道德素质 | 第39页 |
2、提高网络反腐参与主体的法治意识 | 第39-40页 |
(二) 加快推进网络反腐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 第40-42页 |
1、针对举报人的相关法律制度 | 第40-41页 |
2、针对公权力部门的相关法律制度 | 第41-42页 |
3、针对国家机关领导干部的相关法律制度 | 第42页 |
(三) 进一步普及自媒体工具,缩小地域网络数字鸿沟 | 第42-44页 |
1、加大农村地区互联网推广力度 | 第43页 |
2、进一步普及互联网知识、技能 | 第43-44页 |
(四) 网络反腐与传统反腐有机结合 | 第44页 |
1、提升传统反腐效能,适度为网络反腐“降温” | 第44页 |
2、将网络反腐作为传统反腐的有力补充 | 第44页 |
(五) 加快推进我国的网络数字信息监控管理体系建设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