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20页 |
1.2.1 柴油机排放法规 | 第13-14页 |
1.2.2 柴油机在高海拔地区排放特性的研究 | 第14-17页 |
1.2.3 生物柴油在柴油机上的应用 | 第17-19页 |
1.2.4 PEMS 系统在研究整车实际道路排放特性的应用 | 第19-20页 |
1.3 论文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 第20-22页 |
1.3.1 选题意义 | 第20页 |
1.3.2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柴油机在不同海拔的燃烧特性研究 | 第22-44页 |
2.1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2-25页 |
2.1.1 测试地点的选择 | 第22页 |
2.1.2 测试发动机与燃油 | 第22-23页 |
2.1.3 测试工况的选择 | 第23-24页 |
2.1.4 发动机测试设备 | 第24-25页 |
2.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5-30页 |
2.2.1 缸压数据的处理 | 第25页 |
2.2.2 燃烧放热率的计算 | 第25-30页 |
2.3 外特性曲线 | 第30-31页 |
2.4 燃油经济性 | 第31-33页 |
2.5 有效热效率 | 第33-36页 |
2.5.1 工质的比热容比 | 第33-34页 |
2.5.2 实际膨胀比 | 第34-35页 |
2.5.3 涡轮增压器 | 第35-36页 |
2.6 燃烧特性 | 第36-42页 |
2.6.1 放热率曲线 | 第36-37页 |
2.6.2 燃烧始点 | 第37-38页 |
2.6.3 最高缸内平均压力 | 第38-39页 |
2.6.4 最高缸内平均温度 | 第39-41页 |
2.6.5 燃烧持续期 | 第41页 |
2.6.6 排气温度 | 第41-42页 |
2.7 小结 | 第42-44页 |
第3章 柴油机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排放特性研究 | 第44-68页 |
3.1 实验方案 | 第44-49页 |
3.1.1 测试工况 | 第44页 |
3.1.2 测试仪器 | 第44-49页 |
3.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9-51页 |
3.2.1 污染物质量排放的计算 | 第49-50页 |
3.2.2 ESC 工况排放结果的计算 | 第50-51页 |
3.3 NOX 排放 | 第51-53页 |
3.4 CO 排放 | 第53-56页 |
3.5 THC 排放 | 第56-59页 |
3.6 颗粒物排放 | 第59-61页 |
3.7 颗粒物粒径分布 | 第61-63页 |
3.8 ESC 工况排放对比 | 第63-66页 |
3.9 小结 | 第66-68页 |
第4章 柴油机在不同海拔燃用生物柴油对燃烧的影响研究 | 第68-83页 |
4.1 实验方案 | 第68-69页 |
4.1.1 生物柴油的油品参数 | 第68-69页 |
4.1.2 测试工况 | 第69页 |
4.2 燃用生物柴油对柴油机动力性的影响 | 第69-73页 |
4.2.1 外特性 | 第69-70页 |
4.2.2 燃油经济性 | 第70-71页 |
4.2.3 有效热效率 | 第71-73页 |
4.3 燃用生物柴油对柴油机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73-81页 |
4.3.1 空燃比和过量空气系数 | 第73-75页 |
4.3.2 排气流量 | 第75-77页 |
4.3.3 燃烧放热率 | 第77-79页 |
4.3.4 燃烧持续期 | 第79-80页 |
4.3.5 缸内平均温度 | 第80-81页 |
4.4 小结 | 第81-83页 |
第5章 柴油机在不同海拔燃用生物柴油对排放的影响研究 | 第83-97页 |
5.1 实验方案 | 第83页 |
5.1.1 测试工况 | 第83页 |
5.1.2 测试仪器 | 第83页 |
5.2 实验结果 | 第83-89页 |
5.2.1 CO 排放 | 第83-85页 |
5.2.2 THC 排放 | 第85-86页 |
5.2.3 NOx 排放 | 第86-87页 |
5.2.4 颗粒物排放 | 第87-89页 |
5.3 ESC 工况排放结果 | 第89-94页 |
5.4 PM-NOX 变化关系 | 第94-9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6章 柴油车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排放特性研究 | 第97-111页 |
6.1 实验方案 | 第97-99页 |
6.1.1 测试车辆 | 第97页 |
6.1.2 测试仪器 | 第97-98页 |
6.1.3 测试工况 | 第98-99页 |
6.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99-100页 |
6.2.1 GPS 数据的处理 | 第99页 |
6.2.2 瞬态数据时间同步处理 | 第99-100页 |
6.2.3 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 第100页 |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0-109页 |
6.3.1 怠速工况下的排放对比 | 第100-102页 |
6.3.2 等速工况的排放对比 | 第102-109页 |
6.4 与移动台架测试结果对比 | 第109-11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5页 |
7.1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 | 第111-113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13-114页 |
7.3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5页 |
附录 A 论文插图清单 | 第125-128页 |
附录 B 论文表格清单 | 第128-12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作者简介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