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氧化羰基合成碳酸酯炭材料负载铜基催化剂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36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烷基碳酸酯第10-18页
        1.2.1 烷基碳酸酯的物化性质第10-12页
        1.2.2 烷基碳酸酯的用途第12-14页
            1.2.2.1 羰基化试剂和烷基化试剂第12-13页
            1.2.2.2 油品添加剂第13-14页
            1.2.2.3 无毒溶剂第14页
        1.2.3 烷基碳酸酯的生产工艺第14-18页
            1.2.3.1 光气法第15页
            1.2.3.2 氧化羰基化法第15-16页
            1.2.3.3 从CO_2出发的直接和间接合成方法第16-18页
                1.2.3.3.1 甲醇/乙醇和CO_2直接合成方法第16-17页
                1.2.3.3.2 尿素醇解法第17页
                1.2.3.3.3 环状碳酸酯与甲醇/乙醇酯交换法第17-18页
    1.3 氧化羰基化法合成烷基碳酸酯第18-33页
        1.3.1 液相法第18-22页
        1.3.2 气相法第22-33页
            1.3.2.1 含氯体系催化剂第23-28页
                1.3.2.1.1 催化剂的发展历史第23-26页
                1.3.2.1.2 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第26页
                1.3.2.1.3 催化反应机理第26-28页
            1.3.2.2 无氯体系催化剂第28-33页
                1.3.2.2.1 Cu-分子筛催化剂第28-30页
                1.3.2.2.2 Cu-分子筛催化剂催化反应机理第30-32页
                1.3.2.2.3 炭材料负载的铜和铜氧化物催化剂第32-33页
                1.3.2.2.4 CuO_x/AC催化剂催化反应机理第33页
    1.4 论文工作的提出第33-36页
        1.4.1 选题思路第34-35页
        1.4.2 研究内容第35-36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6-46页
    2.1 化学试剂第36-37页
    2.2 催化剂制备第37-39页
        2.2.1 OMCs 负载的 Wacker 型催化剂的制备第37-38页
        2.2.2 AC 负载的 Wacker 型催化剂的制备第38页
        2.2.3 OMCs 表面含氧基团调变及催化剂制备第38页
        2.2.4 醋酸铜热解法制备无氯型催化剂第38-39页
        2.2.5 乙二醇还原法制备Cu2O/AC第39页
        2.2.6 AC 表面含氧基团调变及催化剂制备第39页
        2.2.7 Cu_2O/MCM-41 和Cu2O/graphene催化剂的制备第39页
        2.2.8 Cu~0/AC催化剂的制备第39页
        2.2.9 CuO/AC 催化剂的制备第39页
    2.3 催化剂性能评价装置与方法第39-42页
    2.4 催化剂表征方法第42-46页
        2.4.1 N_2物理吸附第42-43页
        2.4.2 X 射线衍射(XRD)第43页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43页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43页
        2.4.5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43页
        2.4.6 Boehm 滴定法第43页
        2.4.7 X 光电子能谱(XPS)第43-44页
        2.4.8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第44页
        2.4.9 H_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第44页
        2.4.1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第44页
        2.4.11 拉曼光谱(Laman)第44页
        2.4.12 热重分析(TG)第44-46页
第三章 OMCs 负载的 Wacker 型催化剂催化氧化羰基化反应的研究第46-58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OMCs 负载的 Wacker 型催化剂的结构性质第47-48页
    3.3 OMCs 负载的 Wacker 型催化剂的分散性质第48-51页
    3.4 OMCs 负载的 Wacker 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第51-52页
    3.5 OMCs 表面改性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第52-56页
    3.6 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高分散高稳定性Cu_2O/AC催化剂的制备第58-70页
    4.1 引言第58-59页
    4.2 醋酸铜热解制备方法的研究第59-65页
        4.2.1 不同负载量Cu(CH_3COO)_2/AC样品的分散性及催化活性第59-60页
        4.2.2 Cu(CH_3COO)_2/AC样品的TG表征第60-61页
        4.2.3 不同热解条件下制得CuO_x/AC的H_2-TPR、XRD、TEM表征第61-64页
        4.2.4 不同热解条件下制得CuO_x/AC的催化性能第64-65页
    4.3 乙二醇还原制备方法的研究第65-68页
        4.3.1 不同还原温度所制备Cu_2O/AC催化剂的XRD、TEM表征第65页
        4.3.2 不同还原温度所制备Cu_2O/A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第65-68页
        4.3.3 不同还原温度下Cu_2O/AC催化剂反应后的XRD表征第68页
    4.4 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Cu_2O/AC催化剂催化氧化羰基化反应中炭载体的作用第70-86页
    5.1 引言第70-71页
    5.2 不同载体负载Cu_2O催化剂的定性及催化性能第71-72页
    5.3 AC 载体表面改性第72-74页
    5.4 具有不同表面性质的AC载体负载Cu2O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第74-77页
    5.5 Cu_2O/AC催化剂的表征第77-82页
        5.5.1 Cu_2O/AC催化剂反应前后的XRD表征第77-78页
        5.5.2 Cu_2O/AC催化剂的TEM表征第78页
        5.5.3 Cu_2O/AC催化剂的Raman表征第78-79页
        5.5.4 Cu_2O/AC催化剂的NH3-TPD表征第79-81页
        5.5.5 Cu_2O/AC催化剂的XPS表征第81-82页
    5.6 讨论第82-84页
        5.6.1 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炭载体的作用与活性中心的提出第82-83页
        5.6.2 AC 表面化学性质对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第83-84页
    5.7 小结第84-86页
第六章 AC 负载的铜和铜氧化物催化剂催化氧化羰基化反应的研究第86-102页
    6.1 引言第86-87页
    6.2 新鲜Cu~0/AC和Cu_2O/AC、CuO/AC催化剂的表征第87-90页
        6.2.1 XPS、XRD 表征第87-88页
        6.2.2 N_2-adsorption表征第88-89页
        6.2.3 Raman 表征第89-90页
    6.3 反应体系中氧气浓度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第90-93页
    6.4 反应温度对Cu_2O/AC和CuO/AC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第93-94页
    6.5 Cu~0/AC和Cu_2O/AC、CuO/AC催化剂反应后的表征第94-98页
        6.5.1 Cu~0/AC反应后的XPS、XRD表征第94-96页
        6.5.2 Cu_2O/AC和CuO/AC反应后的XPS、XRD表征第96-97页
        6.5.3 Cu~0/AC和Cu2O/AC、CuO/AC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后的XRD表征第97-98页
        6.5.4 Cu~0/AC和Cu2O/AC、CuO/AC反应前后的ICP表征第98页
    6.6 讨论第98-99页
        6.6.1 铜价态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98-99页
        6.6.2 反应体系中氧分压的影响第99页
    6.7 小结第99-10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2-106页
    7.1 结论第102-103页
    7.2 展望第103-104页
    7.3 本工作创新点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2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24-126页
致谢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实现以人为本的路径研究--基于人学的分析视角
下一篇:中孔镍基催化材料调控制备及在CH4/CO2重整反应中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