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矿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1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2 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3 研究意义、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6-27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16-17页 |
2.2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7-18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17页 |
2.2.2 气象、水文 | 第17-18页 |
2.3 地质条件 | 第18-21页 |
2.3.1 地层 | 第18页 |
2.3.2 含煤地层 | 第18-19页 |
2.3.3 地质构造 | 第19-21页 |
2.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27页 |
2.4.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23页 |
2.4.2 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况 | 第23-27页 |
第3章 矿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 | 第27-50页 |
3.1 区域平面水化学特征 | 第27-31页 |
3.2 九龙矿垂向水化学特征 | 第31-36页 |
3.3 基于常规离子的水源判别方法及应用 | 第36-43页 |
3.3.1 灰色关联度水源判别模型 | 第37-39页 |
3.3.2 Bayes水源判别模型 | 第39-42页 |
3.3.3 两种判别模型的对比 | 第42-43页 |
3.4 奥灰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 | 第43-49页 |
3.4.1 饱和指数对水-岩作用的指示 | 第43-44页 |
3.4.2 主要离子与TDS的关系 | 第44页 |
3.4.3 离子交换和Na~+的来源 | 第44-46页 |
3.4.4 主要离子间关系与水—岩反应 | 第46-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北翼奥灰含水层放水试验 | 第50-56页 |
4.1 试验的目的与任务 | 第50页 |
4.2 放水试验的方法 | 第50页 |
4.3 放水孔布置 | 第50-51页 |
4.4 放水试验方案与步骤 | 第51-52页 |
4.5 放水试验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4.5.1 放水孔水量分析 | 第52-53页 |
4.5.2 观测孔水位(水压)分析 | 第53-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 第56-67页 |
5.1 GMS简介 | 第56页 |
5.2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56-60页 |
5.2.1 含水层结构 | 第56-57页 |
5.2.2 边界条件 | 第57-58页 |
5.2.3 网格剖分 | 第58-59页 |
5.2.4 水文地质参数分区 | 第59-60页 |
5.2.5 地下水流动状态概化 | 第60页 |
5.3 放水试验过程非稳定流数值模拟 | 第60-65页 |
5.3.1 承压非稳定流数值模型 | 第60页 |
5.3.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60-61页 |
5.3.3 应力期划分 | 第61页 |
5.3.4 水位的拟合与检验 | 第61-64页 |
5.3.5 参数识别结果 | 第64页 |
5.3.6 放水试验第二阶段流场变化 | 第64-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6章 结论及存在问题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页 |
6.2 存在问题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