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历史地质学、地层学论文--古气候学论文

巴丹吉林沙漠全新世湖泊沉积物分析与环境重建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巴丹吉林沙漠区域概况第16-18页
    2.1 地理位置第16-17页
    2.2 地质地貌第17页
    2.3 气候与水文第17-18页
第三章 剖面概况与年代学结果分析第18-27页
    3.1 剖面概况第18-23页
    3.2 植物残体年代学结果第23-24页
    3.3 泥炭的环境意义第24-25页
    3.4 泥炭沉积速率计算第25-27页
第四章 实验方法及在环境重建中的应用第27-33页
    4.1 粒度指标的应用第27-28页
        4.1.1 实验方法第27页
        4.1.2 粒度指标在环境重建中的应用第27-28页
    4.2 TOC、C/N指标的应用第28-30页
        4.2.1 实验方法第28-29页
        4.2.2 TOC、C/N指标在环境重建中的应用第29-30页
    4.3 碳酸盐指标的应用第30页
        4.3.1 实验方法第30页
        4.3.2 碳酸盐指标在环境重建中的应用第30页
    4.4 易溶盐指标的应用第30-33页
        4.4.1 实验方法第30-31页
        4.4.2 易溶盐指标在环境重建中的应用第31页
        4.4.3 离子含量指标第31-33页
第五章 ZZH沉积剖面的指标分析与环境重建第33-48页
    5.1 ZZH沉积剖面的粒度指标分析第33-40页
        5.1.1 各粒级百分含量第33-34页
        5.1.2 粒度参数第34-35页
        5.1.3 粒度分布图第35-38页
        5.1.4 粒度曲线所反映的区域环境变化第38-40页
    5.2 ZZH沉积剖面的有机地化指标分析第40-42页
        5.2.1 有机碳和氮含量变化特征和意义第40-41页
        5.2.2 TOC、TN和C/N比值记录的区域古气候环境变化第41-42页
    5.3 ZZH沉积剖面的碳酸盐指标分析第42-43页
    5.4 ZZH沉积剖面的易溶盐指标分析第43-46页
        5.4.1 实验数据分析第43-44页
        5.4.2 易溶盐含量指标分析第44-45页
        5.4.3 易溶盐与碳酸盐变化记录的区域古气候环境变化第45-46页
    5.5 准扎罕吉林湖区环境演变过程第46-48页
第六章 TEL沉积剖面的指标分析与环境重建第48-61页
    6.1 TEL沉积剖面的粒度指标分析第48-54页
        6.1.1 各粒级百分含量第48-49页
        6.1.2 粒度参数第49页
        6.1.3 分布图分析第49-52页
        6.1.4 粒度曲线所反映的环境变化第52-54页
    6.2 TEL沉积剖面的有机地化指标分析第54-56页
        6.2.1 有机碳和氮含量变化特征第54页
        6.2.2 TOC、TN和C/N比值记录的区域环境变化第54-56页
    6.3 TEL沉积剖面的碳酸盐指标分析第56页
    6.4 TEL沉积剖面的易溶盐指标分析第56-59页
        6.4.1 实验数据分析第56-58页
        6.4.2 易溶盐含量指标分析第58-59页
        6.4.3 易溶盐与碳酸盐变化记录的区域古气候环境变化第59页
    6.5 陶尔勒格图湖区环境演变过程第59-6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7.1 结论第61-62页
    7.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8β-甘草次酸和白桦脂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下一篇:九龙矿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流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