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1 国内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外研究 | 第10页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案和准备采用的措施 | 第10-11页 |
1.4.1 主要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1.4.2 方案和措施 | 第11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1.6 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2 寺庙园林的发展 | 第14-25页 |
2.1 我国佛教的发展 | 第14-15页 |
2.2 我国寺庙园林的发展 | 第15-17页 |
2.3 山西佛教的发展 | 第17-18页 |
2.4 山西寺庙园林的发展 | 第18-20页 |
2.5 五台山佛教的发展 | 第20-23页 |
2.6 五台山寺庙园林的发展 | 第23-25页 |
3 五台山寺庙园林特点 | 第25-30页 |
3.1 五台山山地显通寺与大同平原华严寺比较 | 第25-28页 |
3.1.1 空间划分不同 | 第26页 |
3.1.2 园林植物的配植方式不同 | 第26-27页 |
3.1.3 景观节奏不同 | 第27-28页 |
3.2 寺庙集中,一山多寺 | 第28页 |
3.3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并存 | 第28-29页 |
3.4 文殊殿建在主轴线上 | 第29-30页 |
4 五台山寺庙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融合分析 | 第30-69页 |
4.1 园林构图的意义 | 第30页 |
4.2 影响五台山寺庙建造的因素 | 第30-35页 |
4.2.1 五台山地理情况 | 第30-31页 |
4.2.2 当地人文环境的影响 | 第31页 |
4.2.3 佛教教义对建筑的要求 | 第31-34页 |
4.2.4 民间堪舆之术的影响 | 第34页 |
4.2.5 官府的规定 | 第34-35页 |
4.3 影响五台山寺庙园林景观的因素 | 第35-42页 |
4.3.1 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 第35-40页 |
4.3.2 佛教文化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3 当地民俗的影响 | 第41页 |
4.3.4 寺庙园林功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5 植物增加建筑的历史性、文化性 | 第42页 |
4.4 五台山寺庙与自然景观的艺术美 | 第42-43页 |
4.5 五台山寺庙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形成的空间层次关系 | 第43-51页 |
4.6 多样统一规律的运用 | 第51-66页 |
4.6.1 节奏与韵律 | 第52-54页 |
4.6.2 对比与调和 | 第54-60页 |
4.6.3 对称与均衡 | 第60-66页 |
4.7 五台山寺庙园林意境的体现 | 第66-69页 |
5 寺庙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与发展 | 第69-78页 |
5.1 五台山寺庙园林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69-70页 |
5.2 五台山寺庙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融合策略 | 第70-74页 |
5.3 五台山寺庙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融合方法 | 第74-78页 |
6 结论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