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渭河宝鸡段生态型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社会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缘起第11-12页
        1.1.3 研究方向第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6页
        1.3.1 国外研究发展概况及趋势第13-14页
        1.3.2 国内研究发展概况及趋势第14-16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 研究框架第18-20页
2.河道景观基础理论研究及案例分析第20-38页
    2.1 相关概念及涉及学科第20-24页
        2.1.1 相关概念第20-22页
        2.1.2 相关学科第22-24页
    2.2 相关基础理论第24-28页
        2.2.1 西蒙兹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论第24-25页
        2.2.2 俞孔坚教授的“反规划”景观生态学思想第25-26页
        2.2.3 可持续性的弹性景观理念第26-28页
    2.3 案例分析及借鉴第28-35页
        2.3.1 弹性景观—浙江金华燕尾洲公园第28-31页
        2.3.2 美国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市弥尔河公园第31-33页
        2.3.3 美国芝加哥河滨河步道景观设计第33-35页
        2.3.4 案例借鉴总结第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8页
3.渭河城市宝鸡河道景观发展战略与开发现状研究第38-62页
    3.1 宝鸡城市河道滨水区发展背景第38-43页
        3.1.1 宝鸡城市概况第38-41页
            (1)区域定位和城市性质第38页
            (2)地形地貌第38-39页
            (3)自然条件第39页
            (4)历史文化第39-41页
        3.1.2 宝鸡段渭河流域概况第41-42页
            (1)渭河流域及流经城市分布第41-42页
            (2)渭河宝鸡市段水系状况第42页
        3.1.3 渭河宝鸡段的界定第42-43页
    3.2 宝鸡城市发展概况第43-49页
        3.2.1 宝鸡“一带一轴五组团”城市布局第43-44页
        3.2.2 宝鸡总体城市规划第44-45页
        3.2.3 宝鸡城市“一脉、双带、多廊”的绿地格局第45页
        3.2.4 宝鸡城市“一带一轴六区多点”的城市景观格局第45-48页
        3.2.5 渭河宝鸡段滨水区景观概况第48-49页
    3.3 宝鸡城市河道滨水区现状分析第49-60页
        3.3.1 缺乏对现有河道景观的系统规划第51-53页
        3.3.2 无观赏性的景观节点相互脱节第53-55页
        3.3.3 传统的堤岸样式缺少特色适应性变化第55-57页
        3.3.4 “以人为本”思想和历史脉络的严重缺失第57页
        3.3.5 缺少适应人类活动的安全的亲水空间第57-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4.人文生态型河道整治理念—以宝鸡渭水“一河两岸”滨河风貌景观设计为例第62-84页
    4.1 项目定位及规划理念第62-65页
        4.1.1 宝鸡金渭湖概况第62-63页
        4.1.2 项目定位及规划理念第63-65页
    4.2 项目目标与景观规划方案第65-69页
        4.2.1 项目目标第65-66页
        4.2.2 项目设计理念第66-69页
    4.3 渭河宝鸡段生态型河道景观规划构建的必要性第69-70页
        4.3.1 充分发挥河道景观资源,升级跨河城市景观形象第69页
        4.3.2 结合多种生态模式,注重城市生态建设第69页
        4.3.3 延伸历史文化脉络,健全城市文脉体系第69-70页
    4.4 生态型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构建原则第70-71页
        4.4.1 自然生态景观的优化先行原则第70页
        4.4.2 人文景观特色性和可识别性原则第70-71页
        4.4.3 自然景观与人文空间的相结合原则第71页
        4.4.4 注重景观设施安全的人性化原则第71页
        4.4.5 河道景观空间层次交叉性原则第71页
    4.5 渭河生态型河道的设计优化策略第71-83页
        4.5.1 河流自然形态的恢复,非渠化河道堤岸的再造第71-75页
        4.5.2 人工干预下的水域生态,构成多样化的植物群落第75-81页
        4.5.3 营造适应河道环境的空间类型,丰富“生态绿脉”的网络框架第81-83页
    4.6 本章小结第83-84页
5.结论与展望第84-86页
    5.1 研究成果第84-85页
    5.2 不足与展望第85-86页
致谢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与策略研究--以西安市西咸新区为例
下一篇:五台山寺庙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