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页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4-16页
        1.2.1 研究内容第14-16页
        1.2.2 研究方法第16页
    1.3 创新与不足第16-17页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第17-29页
    2.1 技术创新理论第17-22页
        2.1.1 技术创新的概念第17-18页
        2.1.2 技术创新的类型第18-20页
        2.1.3 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第20-22页
    2.2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第22-23页
        2.2.1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第22页
        2.2.2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第22-23页
    2.3 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综述第23-28页
        2.3.1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综述第23-26页
        2.3.2 技术创新能力其他角度研究综述第26-27页
        2.3.3 针对研究成果的评述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概念以及发展现状第29-46页
    3.1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概念界定及其特点第29-36页
        3.1.1 基本概念界定第29-31页
        3.1.2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特点以及发展方向第31-34页
        3.1.3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面临的新形势第34页
        3.1.4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第34-36页
    3.2 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第36-41页
    3.3 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当前发展环境第41-44页
        3.3.1 政策环境第41-42页
        3.3.2 服务体系第42-44页
    3.4 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所面临的机遇挑战第44-45页
    3.5 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第46-74页
    4.1 构建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46-51页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46页
        4.1.2 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46-51页
    4.2 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第51-58页
        4.2.1 评价方法的选择第51页
        4.2.2 模型的优势第51-52页
        4.2.3 数据的收集第52-53页
        4.2.4 综合评价步骤第53-58页
    4.3 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第58-73页
        4.3.1 指标权重的确立第58-61页
        4.3.2 综合评价第61-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5章 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对策第74-78页
    5.1 研发能力方面第74-75页
    5.2 支撑能力方面第75页
    5.3 投入能力方面第75-76页
    5.4 产出能力方面第76-77页
    5.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6.1 结论第78-79页
    6.2 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附录A第83-85页
附录B第85-86页
附录C第86-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DN的IP网络流量工程问题研究
下一篇:焦山碑刻虚拟博物馆漫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