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理论特征形成的依据 | 第12-18页 |
·科学发展观理论特征形成的时代依据 | 第12-13页 |
·科学发展观理论特征形成的实践依据 | 第13-14页 |
·科学发展观理论特征形成的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科学发展观理论特征形成的历史文化依据 | 第15-18页 |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理论特征的主要内容 | 第18-48页 |
·时代性 | 第18-21页 |
·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和解决了时代课题和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中心问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 第18-19页 |
·确立了关于发展的新理念 | 第19-20页 |
·提升世界发展的新理论 | 第20-21页 |
·实践性 | 第21-23页 |
·科学发展观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 | 第21-22页 |
·科学发展观确立了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战略指导思想 | 第22-23页 |
·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得以实现和发展 | 第23页 |
·人民性 | 第23-27页 |
·坚持人民性,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又是新时代之必然 | 第24-25页 |
·科学发展观将人民性思想提升为“以人为本”的理论核心 | 第25-27页 |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目标和政策 | 第27页 |
·科学性 | 第27-34页 |
·深化了对自然界发展规律的认识 | 第28页 |
·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 第28-29页 |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 第29-31页 |
·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 第31-34页 |
·系统性 | 第34-36页 |
·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具有系统性 | 第34-35页 |
·科学发展观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35页 |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逻辑结构 | 第35-36页 |
·民族性 | 第36-40页 |
·民族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特征 | 第37页 |
·科学发展观理论来源的民族性 | 第37-39页 |
·科学发展观实践基础的民族性 | 第39-40页 |
·开放性 | 第40-42页 |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 第40-41页 |
·科学发展观借鉴吸收了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 | 第41页 |
·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不断汲取新观念、新经验、新思想及新理论而发展和完善 | 第41-42页 |
·创新性 | 第42-48页 |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本质的新认识和新发展 | 第42页 |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内涵和发展方式认识的深化 | 第42-43页 |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根本方法和发展策略的重大创新 | 第43页 |
·科学发展观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 第43-44页 |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动力理论的重要创新 | 第44-45页 |
·科学发展观对外交理论的最新发展 | 第45-48页 |
第四章 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特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深入发展和创新 | 第48-52页 |
·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特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 | 第48-49页 |
·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特征,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第49-50页 |
·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特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