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9-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方法和路径 | 第15-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第2章 “单元结构化”教学的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第19-25页 |
2.1 概念的界定 | 第19-21页 |
2.1.1 五人小组合作探究的实质 | 第19-20页 |
2.1.2 “单元结构化”教学 | 第20-21页 |
2.2 初中数学“单元结构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21-25页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1-22页 |
2.2.2 信息加工理论 | 第22-23页 |
2.2.3 “掌握学习”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初中数学“单元结构化”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 | 第25-35页 |
3.1 初中数学“单元结构化”教学的理念 | 第25-26页 |
3.1.1 三位一体结构化 | 第25页 |
3.1.2 阅读推进概念内化 | 第25-26页 |
3.2 初中数学“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的原则 | 第26-29页 |
3.2.1 结合考纲切实把握目标 | 第26-27页 |
3.2.2 以章为单元体现知识逻辑性 | 第27-28页 |
3.2.3 单元学习完整性与层次性 | 第28页 |
3.2.4 教师主导与学生探究并行 | 第28-29页 |
3.2.5 评价方式多元化 | 第29页 |
3.3 初中数学“单元结构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 第29-35页 |
3.3.1 明确课堂落实目标,综合考纲结构化 | 第29-30页 |
3.3.2 阅读预习法,沟通概念结构化 | 第30-31页 |
3.3.3 课堂探究核心考点,设计问题结构化 | 第31-32页 |
3.3.4 章节总结二次探究,归纳提炼结构化 | 第32-35页 |
第4章 初中数学“单元结构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第35-51页 |
4.1 实践对象 | 第35页 |
4.2 课前预习结构化 | 第35-39页 |
4.2.1 教师准备 | 第35-38页 |
4.2.2 学生自主预习 | 第38-39页 |
4.3 课堂探究结构化 | 第39-41页 |
4.3.1 预习检测环节 | 第39-40页 |
4.3.2 探究交流环节 | 第40-41页 |
4.4 课后拓展结构化 | 第41-43页 |
4.5 初中数学“单元结构化”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 | 第43-45页 |
4.6 初中数学“单元结构化”教学中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 | 第45-51页 |
4.6.1 学生评价 | 第45页 |
4.6.2 学生的评价表格 | 第45-47页 |
4.6.3 教师评价 | 第47-51页 |
第5章 初中数学“单元结构化”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 | 第51-55页 |
5.1 实验研究 | 第51-53页 |
5.1.1 实验目的 | 第51页 |
5.1.2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5.1.3 实验对象 | 第51-52页 |
5.1.4 实验方法 | 第52页 |
5.1.5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5.2 访谈记录 | 第53-55页 |
第6章 总结 | 第55-57页 |
6.1 研究得到的结论 | 第55-56页 |
6.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56页 |
6.3 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1 | 第61-62页 |
附录2 | 第62-63页 |
附录3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