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数字图像水印技术概述 | 第9-11页 |
1.2.1 图像水印技术基本要求 | 第10页 |
1.2.2 图像水印技术分类 | 第10-11页 |
1.3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5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1.3.2 研究难点分析 | 第13-15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2 基于BKF统计参数校正的鲁棒图像水印算法 | 第17-34页 |
2.1 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 | 第17-20页 |
2.1.1 连续剪切波变换 | 第17-18页 |
2.1.2 离散剪切波变换 | 第18页 |
2.1.3 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 | 第18-20页 |
2.2 数字图像水印的嵌入 | 第20-22页 |
2.2.1 原始载体的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 | 第20-21页 |
2.2.2 非下采样剪切波系数修改 | 第21-22页 |
2.2.3 含水印图像获得 | 第22页 |
2.3 基于BKF统计参数的几何校正 | 第22-24页 |
2.3.1 BKF分布理论简介 | 第22-24页 |
2.3.2 LS-SVR训练 | 第24页 |
2.3.3 含水印图像的几何校正 | 第24页 |
2.4 数字图像水印的提取 | 第24-26页 |
2.5 实验与分析 | 第26-33页 |
2.5.1 参数选择实验 | 第26-27页 |
2.5.2 水印容量分析 | 第27-28页 |
2.5.3 几何校正测试 | 第28-29页 |
2.5.4 不可见性实验 | 第29-30页 |
2.5.5 鲁棒性实验 | 第30-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基于多相关联合统计建模的数字图像水印检测方法 | 第34-70页 |
3.1 NSST系数统计特性分析 | 第34-42页 |
3.1.1 NSST系数的非高斯性分布特性 | 第34-36页 |
3.1.2 NSST系数的边缘分布特性分析 | 第36-39页 |
3.1.3 NSST系数的相关特性分析 | 第39-42页 |
3.2 NSST域BKF向量HMT模型建立 | 第42-48页 |
3.3 数字水印嵌入 | 第48-51页 |
3.4 数字水印提取 | 第51-55页 |
3.4.1 最大似然检测器构造 | 第51-53页 |
3.4.2 水印提取 | 第53-55页 |
3.5 实验与分析 | 第55-68页 |
3.5.1 最大似然检测器性能测试 | 第56-57页 |
3.5.2 不可见性测试 | 第57-58页 |
3.5.3 鲁棒性实验 | 第58-6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4 基于增强向量HMT模型的高性能彩色图像水印方法 | 第70-100页 |
4.1 四元数小波变换(QWT)简介 | 第70-74页 |
4.2 QWT域高频幅值统计特性分析 | 第74-80页 |
4.2.1 QWT域高频幅值非高斯性分布特性 | 第74-76页 |
4.2.2 QWT域高频幅值的边缘分布特性分析 | 第76-78页 |
4.2.3 QWT域高频幅值的相关特性分析 | 第78-80页 |
4.3 QWT域高频幅值的向量HMT模型(颜色分量) | 第80-82页 |
4.4 QWT域高频幅值的增强向量HMT模型(彩色图像) | 第82-84页 |
4.5 数字水印嵌入 | 第84-85页 |
4.6 数字水印提取 | 第85-88页 |
4.6.1 局部最优检测器构造 | 第85-87页 |
4.6.2 水印提取 | 第87-88页 |
4.7 实验与分析 | 第88-98页 |
4.7.1 局部最优检测器性能测试 | 第88-89页 |
4.7.2 不可见性测试 | 第89-90页 |
4.7.3 鲁棒性实验 | 第90-9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5 归纳与总结 | 第100-101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与创新 | 第100页 |
5.2 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第107-108页 |
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7页 |
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情况 | 第107页 |
三、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