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分析 | 第18-26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1页 |
2.1.1 公共政策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含义 | 第18-19页 |
2.1.2 公民网络参与概念的界定 | 第19页 |
2.1.3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概念与特征 | 第19-21页 |
2.2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2.1 善治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协商民主理论 | 第22页 |
2.2.3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2-23页 |
2.3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意义 | 第23-26页 |
2.3.1 推动公共政策议程 | 第23-24页 |
2.3.2 促进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 第24页 |
2.3.3 规避公共决策失误 | 第24-25页 |
2.3.4 降低政策参与成本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现状分析 | 第26-34页 |
3.1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法规政策环境 | 第26-27页 |
3.2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典型案例 | 第27-30页 |
3.2.1 昆明PX项目 | 第27-29页 |
3.2.2 天津出租车改革 | 第29-30页 |
3.3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形式与成效 | 第30-34页 |
3.3.1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形式 | 第30-32页 |
3.3.2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成效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4-48页 |
4.1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 | 第34-41页 |
4.1.1 公民网络非规范性参与问题 | 第34-35页 |
4.1.2 公民网络非理性参与问题 | 第35-37页 |
4.1.3 公民网络非均衡性参与问题 | 第37-41页 |
4.2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8页 |
4.2.1 政府方面的原因 | 第41-44页 |
4.2.2 公民方面的原因 | 第44-45页 |
4.2.3 法制建设方面的原因 | 第45-46页 |
4.2.4 技术保障方面的原因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国外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实践及其经验借鉴.. | 第48-55页 |
5.1 国外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实践 | 第48-52页 |
5.1.1 韩国公民参政及网络治理 | 第48-49页 |
5.1.2 日本公民网络参与 | 第49-50页 |
5.1.3 新加坡电子政府建设 | 第50-51页 |
5.1.4 美国网络政治选举 | 第51-52页 |
5.2 国外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经验启示 | 第52-55页 |
5.2.1 推行网络实名制 | 第52-53页 |
5.2.2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 第53-55页 |
第六章 促进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对策 | 第55-62页 |
6.1 政府方面 | 第55-58页 |
6.1.1 大力推进和完善电子政务建设 | 第55-56页 |
6.1.2 健全网络民意的收集、甄别和反馈机制 | 第56-58页 |
6.1.3 积极引导和规范网络舆论 | 第58页 |
6.2 公民方面 | 第58-60页 |
6.2.1 提升网络公民的政治素养 | 第58-59页 |
6.2.2 积极遵守网络伦理道德规范 | 第59页 |
6.2.3 培育网络公民的参与理性 | 第59-60页 |
6.3 法制建设方面 | 第60页 |
6.3.1 完善网络立法 | 第60页 |
6.3.2 加强网络监管 | 第60页 |
6.4 技术保障方面 | 第60-62页 |
6.4.1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第60-61页 |
6.4.2 强化网络治理技术 | 第61-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