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3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3-22页 |
2.1 材料 | 第13-16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3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13-14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14-15页 |
2.1.4 溶液配制 | 第15-16页 |
2.2 方法 | 第16-22页 |
2.2.1 动物与分组 | 第16-17页 |
2.2.2 模型制备 | 第17页 |
2.2.3 内脏敏感性测定 | 第17页 |
2.2.4 取穴及艾灸方法 | 第17-18页 |
2.2.5 免疫组织化学法或免荧光双标法 | 第18-19页 |
2.2.6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 | 第19-20页 |
2.2.7 蛋白印迹检测 P2X7受体蛋白 | 第20-21页 |
2.2.8 统计方法 | 第21-22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2-28页 |
3.1 新生乳鼠直结肠球囊扩张刺激的内脏痛敏检测 | 第22页 |
3.2 艾灸“大肠俞”穴位后对大鼠内脏痛敏反应的影响 | 第22-23页 |
3.3 艾灸“大肠俞”穴位后对大鼠背根神经节 P2X7免疫反应性的影响 | 第23-24页 |
3.4 艾灸“大肠俞”穴位后对大鼠 L6-S1 背根神经节 P2X7mRNA 表达的影响 | 第24-25页 |
3.5 艾灸“大肠俞”穴位后对大鼠 L6-S1 背根神经节 P2X7免疫荧光表达的影响 | 第25-26页 |
3.6 艾灸“大肠俞”穴位后对大鼠 L6-S1 背根神经节 P2X7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26-28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8-3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9-40页 |
综述 | 第40-60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