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0.1 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0.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0.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0.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0.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1 农村金融制度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1.1 农村金融制度的概念 | 第16页 |
1.2 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1.2.1 农村信贷补贴理论 | 第16-17页 |
1.2.2 农村金融市场化理论 | 第17页 |
1.2.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17-19页 |
2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演进历程及问题 | 第19-29页 |
2.1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演进历程 | 第19-20页 |
2.1.1 市场化改革初期农村金融制度的确立 | 第19页 |
2.1.2 转型时期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探索 | 第19页 |
2.1.3 转型时期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化 | 第19-20页 |
2.2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9页 |
2.2.1 中国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供给缺乏适应性 | 第20-22页 |
2.2.2 非正规金融存在负面影响 | 第22-23页 |
2.2.3 农村金融制度对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存在限制 | 第23-24页 |
2.2.4 政府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的角色错位 | 第24-26页 |
2.2.5 农村保险市场发育不完善 | 第26-29页 |
3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问题产生的根源 | 第29-34页 |
3.1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问题的历史根源 | 第29-30页 |
3.2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问题的经济根源 | 第30-31页 |
3.3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问题的体制根源 | 第31-34页 |
4 国外农村金融制度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4-39页 |
4.1 美国的农村金融制度特点 | 第34-35页 |
4.2 法国的农村金融制度特点 | 第35-36页 |
4.3 印度的农村金融制度特点 | 第36-37页 |
4.4 对构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启示 | 第37-39页 |
4.4.1 发挥政府对农村金融的参与作用 | 第37-38页 |
4.4.2 发挥合作性金融的重要作用 | 第38页 |
4.4.3 完善农业保险机制 | 第38-39页 |
5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建议 | 第39-47页 |
5.1 农村正规金融组织的创新 | 第39-41页 |
5.1.1 农村合作性金融组织的创新 | 第39-40页 |
5.1.2 农村商业金融组织的创新 | 第40-41页 |
5.2 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制度安排 | 第41-42页 |
5.3 创建现代农村金融监管制度 | 第42-43页 |
5.4 农村金融资源开发的创新构想 | 第43-44页 |
5.4.1 开展耕地及宅基地抵押贷款 | 第43-44页 |
5.4.2 拓宽农村证券 | 第44页 |
5.5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 | 第44-47页 |
5.5.1 设立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 | 第45页 |
5.5.2 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 | 第45-46页 |
5.5.3 组建农业保险合作社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