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用担保机构融资作用问题研究--基于辽宁省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的调查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0.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0.4 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 第17-18页 |
0.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1 信用担保融资理论 | 第19-25页 |
1.1 信用担保基础理论 | 第19-21页 |
1.1.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9页 |
1.1.2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理论 | 第19-20页 |
1.1.3 信号传递与资信评价理论 | 第20页 |
1.1.4 关系贷款担保理论 | 第20-21页 |
1.2 信用担保的融资作用 | 第21-23页 |
1.3 信用担保机构经营状况影响融资作用发挥 | 第23-25页 |
2 研究设计 | 第25-29页 |
2.1 调查背景和目的 | 第25-26页 |
2.2 调查对象和样本选取 | 第26-27页 |
2.3 调查方法 | 第27页 |
2.4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7-29页 |
2.4.1 问卷设计 | 第27页 |
2.4.2 问卷发放、回收及整理 | 第27-29页 |
3 调查分析 | 第29-39页 |
3.1 问卷的信度检验 | 第29-30页 |
3.2 对信用担保机构经营状况的调查分析 | 第30-36页 |
3.2.1 业务规范与发展情况 | 第30-31页 |
3.2.2 担保资金情况 | 第31-32页 |
3.2.3 税负负担 | 第32-33页 |
3.2.4 与银行的合作关系 | 第33-34页 |
3.2.5 担保机构的利益诉求 | 第34页 |
3.2.6 公司治理及风险管理情况 | 第34-36页 |
3.3 对中小企业调查问卷的分析 | 第36-39页 |
4 问卷调查主要结论 | 第39-41页 |
4.1 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状况 | 第39-40页 |
4.1.1 创新不足影响担保机构盈利 | 第39页 |
4.1.2 担保资金来源单一 | 第39页 |
4.1.3 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足 | 第39页 |
4.1.4 银担合作不充分 | 第39-40页 |
4.2 信用担保机构的公司治理及融资作用发挥情况 | 第40-41页 |
4.2.1 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 | 第40页 |
4.2.2 风险控制能力较弱 | 第40页 |
4.2.3 融资作用发挥情况 | 第40-41页 |
5 推进信用担保机构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41-49页 |
5.1 提升担保机构经营能力 | 第41-44页 |
5.1.1 提高风险控制意识和能力 | 第41-42页 |
5.1.2 强化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 | 第42页 |
5.1.3 创新担保产品和反担保品种 | 第42-43页 |
5.1.4 鼓励资本雄厚的担保机构跨区发展 | 第43页 |
5.1.5 挖掘担保资金来源 | 第43-44页 |
5.2 深化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 | 第44-46页 |
5.3 借鉴国内担保发展成功模式 | 第46-48页 |
5.4 本文不足及未来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附录1:辽宁省信用担保机构调查问卷 | 第54-57页 |
附录2:辽宁省中小企业调查问卷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