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歧视、FDI与金融效率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9-1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9-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研究的创新、解决问题与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2页 |
1.4.2 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页 |
1.4.3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2.1 FDI 与金融扭曲 | 第13-15页 |
2.2 金融效率 | 第15-18页 |
2.2.1 金融效率理论的起源 | 第15-16页 |
2.2.2 金融效率的内涵 | 第16页 |
2.2.3 金融效率的层次 | 第16-17页 |
2.2.4 金融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17-18页 |
2.3 信贷歧视 | 第18-21页 |
2.3.1 定性分析 | 第18-19页 |
2.3.2 定量分析 | 第19-21页 |
3 理论模型与机制分析 | 第21-26页 |
3.1 间接融资所有制模型 | 第21-23页 |
3.1.1 不存在所有制差别的间接融资模型 | 第22页 |
3.1.2 存在所有制差别的间接融资模型 | 第22-23页 |
3.2 机制分析 | 第23-26页 |
4 金融效率的界定、测度及分析 | 第26-35页 |
4.1 金融效率的界定及测度 | 第26-27页 |
4.2 我国省际间金融效率的区域差异性 | 第27-28页 |
4.3 我国省际间金融效率的空间相关性 | 第28-35页 |
4.3.1 空间相关性方法 | 第28-29页 |
4.3.2 全域空间相关性 | 第29-30页 |
4.3.3 局域空间相关性 | 第30-35页 |
5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第35-43页 |
5.1 空间计量模型 | 第35-36页 |
5.2 模型构建及指标说明 | 第36-38页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8-43页 |
5.3.1 基本面板数据模型与空间相关性检验 | 第38-41页 |
5.3.2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 第41-43页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3-47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3-44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4-47页 |
6.2.1 合理分配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第44页 |
6.2.2 准确界定政府职能,发挥市场作用 | 第44-45页 |
6.2.3 完善金融体系,提高融资效率 | 第45页 |
6.2.4 创新体制,建立融资担保体系 | 第45-46页 |
6.2.5 发展资本市场,拓展融资空间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页 |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研项目 | 第52-53页 |
C 主要指标数据表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