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言 | 第11-57页 |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11-18页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0-38页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38-41页 |
五、田野点概况 | 第41-57页 |
第一章 滇西北多民族共生格局概述 | 第57-89页 |
第一节 滇西北多民族共生格局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追溯 | 第58-73页 |
一、古代滇西北多民族共生格局的发展历程 | 第58-65页 |
二、近代滇西北多民族共生格局的发展历程 | 第65-69页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滇西北多民族共生格局的发展 | 第69-73页 |
第二节 滇西北多民族共生格局形成与发展的动因 | 第73-89页 |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有效保障 | 第74-78页 |
二、边疆民族政策的调控与优化 | 第78-83页 |
三、经济结构的互补共生 | 第83-86页 |
四、多元文化的互动交流 | 第86-89页 |
第二章 多民族共生格局下滇西北族际通婚的现状考察 | 第89-106页 |
第一节 族际通婚的基本情况 | 第89-99页 |
一、族际通婚的总体状况 | 第89-91页 |
二、族际婚姻的民族构成 | 第91-93页 |
三、族际通婚的主要特点 | 第93-96页 |
四、族际通婚的地域个案调查 | 第96-99页 |
第二节 子女的族属选择与民族认同 | 第99-102页 |
一、子女的族属选择 | 第99-101页 |
二、子女的民族认同 | 第101-102页 |
第三节 婚姻关系解体 | 第102-106页 |
第三章 族际通婚是滇西北多民族共生格局形成和发展的柔性动力 | 第106-132页 |
第一节 族际通婚的历史轨迹 | 第106-112页 |
一、族际通婚的历史渊源 | 第106-107页 |
二、汉晋时期的“遑耶”制度 | 第107-108页 |
三、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族际通婚与民族融合 | 第108-110页 |
四、元、明、清三代日趋广泛的族际通婚 | 第110-112页 |
第二节 族际通婚对滇西北多民族共生格局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 第112-122页 |
一、融洽民族关系 | 第112-115页 |
二、拉动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 | 第115-119页 |
三、强化滇西北各民族的国家认同 | 第119-122页 |
第三节 族际通婚对滇西北多民族共生格局的调适 | 第122-132页 |
一、家庭语言的选择与调适 | 第122-124页 |
二、文化适应与社会融入 | 第124-130页 |
三、宗教信仰的共生认同 | 第130-132页 |
第四章 多民族共生格局下影响滇西北族际通婚的因素分析 | 第132-153页 |
第一节 基础性影响因素 | 第133-142页 |
一、地理环境与居住格局 | 第133-136页 |
二、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 | 第136-137页 |
三、个人素质与价值取向 | 第137-139页 |
四、族际边界与历史传统 | 第139-141页 |
五、宗教信仰与社会风尚 | 第141-142页 |
第二节 政策与法律层面的影响 | 第142-147页 |
一、《宪法》与《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 第143-145页 |
二、维护与加强民族团结的一贯方针 | 第145-147页 |
第三节 相关民族政策的实践效果 | 第147-153页 |
一、生育政策 | 第148-149页 |
二、教育政策 | 第149-150页 |
三、其他相关政策 | 第150-153页 |
第五章 族际通婚视角下滇西北多民族共生格局的目标追求 | 第153-176页 |
第一节 多民族共生格局下滇西北族际通婚的发展趋势 | 第153-155页 |
一、我国族际通婚的发展趋势 | 第153-154页 |
二、滇西北族际通婚的发展趋势 | 第154-155页 |
第二节 民族融合是多民族共生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归宿 | 第155-161页 |
一、多民族共生是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的应有之意 | 第155-158页 |
二、多民族共生与民族融合的辩证统一 | 第158-161页 |
第三节 族际通婚视角下推进滇西北多民族共生融合的政策选择 | 第161-176页 |
一、对我国现行民族政策的辨析与思考 | 第161-166页 |
二、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 第166-170页 |
三、加强民族共生融合的宣传教育 | 第170-172页 |
四、推进包容性社会政策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 第172-176页 |
结语 | 第176-178页 |
附录 | 第178-185页 |
参考文献 | 第185-205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205-206页 |
致谢 | 第206-2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