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活动星系核、大蓝包、吸积盘种类概述 | 第7-16页 |
1.1 活动星系概述 | 第7-9页 |
1.1.1 活动星系核定义 | 第7页 |
1.1.2 活动星系的观测特征 | 第7-8页 |
1.1.3 活动星系的能量产生机制 | 第8-9页 |
1.2 大蓝包 | 第9-10页 |
1.3 吸积盘种类 | 第10-16页 |
1.3.1 标准吸积盘 | 第10-12页 |
1.3.2 Shapiro-Lightman-Eardley(SLE)盘 | 第12页 |
1.3.3 细盘(Slim) | 第12-13页 |
1.3.4 径移主导吸积流(ADAF) | 第13-14页 |
1.3.5 四种吸积盘的统一解释和可能的转换关系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吸积盘辐射 | 第16-36页 |
2.1 标准吸积盘的辐射 | 第16-18页 |
2.2 广义相对论效应和旋转黑洞对吸积盘辐射的影响 | 第18-24页 |
2.2.1 吸积盘最小稳定轨道半径的定义及其演化 | 第18-21页 |
2.2.2 克尔黑洞对吸积盘的影响 | 第21-23页 |
2.2.3 考虑最小稳定轨道半径 rms处磁场张量约束作用 | 第23-24页 |
2.3 坡印廷流主导模型 | 第24-26页 |
2.4 物质流主导模型 | 第26-36页 |
2.4.1 MHD 吸积盘 | 第26-27页 |
2.4.2 质量转移 | 第27-28页 |
2.4.3 角动量 | 第28-29页 |
2.4.4 吸积盘的流量跟半径的关系 | 第29-31页 |
2.4.5 吸积盘的光谱 | 第31-33页 |
2.4.6 两种吸积流主导的吸积盘辐射谱比较 | 第33-36页 |
第三章 模型应用 | 第36-47页 |
3.1 拟合源的能谱分布与数据 | 第37-39页 |
3.2 标准模型的拟合 | 第39-41页 |
3.3 双温盘的拟合 | 第41-43页 |
3.4 物质流和吸积流模型的拟合 | 第43-45页 |
3.5 讨论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