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3-14页 |
1.4.2 调查研究法 | 第14页 |
1.4.3 PEST分析法 | 第14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1.5.1 应用创新 | 第14-15页 |
1.5.2 视角创新 | 第15-16页 |
第2章 信息安全管理概述 | 第16-21页 |
2.1 信息安全的内涵 | 第16页 |
2.2 信息安全管理的定义 | 第16-18页 |
2.3 信息安全管理的标准 | 第18-21页 |
2.3.1 国内信息安全管理标准 | 第18-19页 |
2.3.2 国外信息安全管理标准 | 第19-21页 |
第3章 银行业信息安全管理综述 | 第21-26页 |
3.1 银行业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 | 第21-23页 |
3.1.1 信息安全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 第21-22页 |
3.1.2 信息安全技术管理保障体系已初步建成 | 第22页 |
3.1.3 信息安全组织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 第22-23页 |
3.1.4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防护手段日趋完善 | 第23页 |
3.2 银行业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3.2.1 信息安全人手少 | 第23页 |
3.2.2 信息安全管理团队组织协调任务重 | 第23-24页 |
3.2.3 信息安全工作头绪多 | 第24页 |
3.3 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的成因 | 第24-26页 |
3.3.1 信息系统本身固有的风险 | 第24页 |
3.3.2 银行数据集中带来的风险 | 第24页 |
3.3.3 网络金融服务引发的信息安全风险 | 第24-25页 |
3.3.4 人为操作风险 | 第25-26页 |
第4章 HX银行济南分行信息安全管理概述 | 第26-34页 |
4.1 HX银行济南分行简介 | 第26-27页 |
4.2 HX银行济南分行信息安全管理现状 | 第27-28页 |
4.2.1 安全管理体系 | 第27页 |
4.2.2 信息安全管理平台 | 第27-28页 |
4.2.3 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 第28页 |
4.3 HX银行济南分行信息安全管理环境分析 | 第28-34页 |
4.3.1 信息安全管理外部环境的PEST分析 | 第28-32页 |
4.3.2 HX银行济南分行信息安全的内部环境分析 | 第32-34页 |
第5章 HX银行济南分行信息安全管理规划 | 第34-47页 |
5.1 HX银行济南分行信息安全分析 | 第34-36页 |
5.1.1 HX银行济南分行信息安全管理现状 | 第34-35页 |
5.1.2 HX银行济南分行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 | 第35-36页 |
5.2 信息安全管理规划的目标、形式和体系建设 | 第36-41页 |
5.2.1 HX银行济南分行信息安全管理规划的目标 | 第36-37页 |
5.2.2 HX银行济南分行信息安全管理规划的形式 | 第37-39页 |
5.2.3 HX银行济南分行信息安全建设 | 第39-41页 |
5.3 HX银行的信息安全管理规划 | 第41-45页 |
5.3.1 信息安全总体规划设计原则 | 第42页 |
5.3.2 信息安全五年规划 | 第42页 |
5.3.3 信息安全系统规划 | 第42-45页 |
5.3.4 信息安全的监控与安全检查 | 第45页 |
5.4 HX银行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的实施效果 | 第45-47页 |
5.4.1 业务连续性管理方面 | 第45-46页 |
5.4.2 资源支撑方面 | 第46-47页 |
第6章 强化银行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47-50页 |
6.1 强化信息安全监控和检查 | 第47页 |
6.2 重视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 第47-48页 |
6.3 强调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建设 | 第48-5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7.1 结论 | 第50页 |
7.2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