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内外公共自行车系统应用现状 | 第10-18页 |
1.2.1 国外公共自行车系统应用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内公共自行车系统应用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18页 |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 研究意义、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4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4.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2 基于历史街区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分析 | 第24-42页 |
2.1 历史街区与再造历史街区 | 第24-26页 |
2.1.1 定义 | 第24页 |
2.1.2 以西安为例的历史街区与再造历史街区简介 | 第24-26页 |
2.2 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 第26-28页 |
2.2.1 系统简介 | 第26页 |
2.2.2 公共自行车功能定位 | 第26-27页 |
2.2.3 公共自行车的环境与社会效益 | 第27-28页 |
2.3 历史街区与再造历史街区公共自行车适用性分析 | 第28-32页 |
2.3.1 道路条件 | 第28-31页 |
2.3.2 公交系统辐射范围 | 第31-32页 |
2.3.3 交通发展与历史风貌保护之间的矛盾 | 第32页 |
2.4 历史街区出行方式调查 | 第32-40页 |
2.4.1 调查方案设计 | 第33页 |
2.4.2 问卷结果分析 | 第33-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3 公共自行车借还需求预测及规模测算 | 第42-54页 |
3.1 公共自行车借还需求预测模型 | 第42-48页 |
3.1.1 常用的方式划分模型及其适用性分析 | 第42页 |
3.1.2 Logit 模型和算法 | 第42-44页 |
3.1.3 模型的建立 | 第44-48页 |
3.2 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初期规模测算 | 第48-50页 |
3.2.1 公共自行车规模测算 | 第48-49页 |
3.2.2 停车桩规模测算 | 第49-50页 |
3.3 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远期规模测算 | 第50-52页 |
3.3.1 灰色 GM(1,1)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3.3.2 马尔可夫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4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规划研究 | 第54-64页 |
4.1 租赁点选址因素分析 | 第54-56页 |
4.1.1 租赁点类别 | 第54页 |
4.1.2 备选租赁点选址原则 | 第54-55页 |
4.1.3 需求点需求分析 | 第55-56页 |
4.2 选址优化模型 | 第56-62页 |
4.2.1 模型构建 | 第59-60页 |
4.2.2 模型部分常量的确定 | 第60-62页 |
4.2.3 模型的求解 | 第6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5 城市公共自行车调度问题研究 | 第64-78页 |
5.1 公共自行车车辆调度问题分析 | 第64-66页 |
5.1.1 公共自行车车辆调度形式 | 第64页 |
5.1.2 公共自行车车辆调度问题产生原因 | 第64-65页 |
5.1.3 公共自行车车辆调度管理现状 | 第65-66页 |
5.2 公共自行车调度若干问题的研究 | 第66-70页 |
5.2.1 调度启动阈值的设定 | 第66-67页 |
5.2.2 调度量的确定 | 第67-68页 |
5.2.3 最佳调配时间的确定 | 第68页 |
5.2.4 惩罚函数 | 第68-70页 |
5.3 公共自行车调度优化路径模型 | 第70-76页 |
5.3.1 问题的提出 | 第70页 |
5.3.2 问题的描述 | 第70页 |
5.3.3 模型假设 | 第70-71页 |
5.3.4 模型的构建 | 第71-73页 |
5.3.5 算法设计 | 第73-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6 算例计算与分析 | 第78-88页 |
6.1 租赁点选址 | 第78-81页 |
6.2 借还需求预测 | 第81-84页 |
6.3 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验证 | 第84-86页 |
6.4 调度模型验证 | 第86-8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88-89页 |
7.2 展望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附录 | 第96-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