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 盐酸克伦特罗 | 第12页 |
1.2 检测方法 | 第12-13页 |
1.3 免疫学检测 | 第13-17页 |
1.3.1 替换信号标记物 | 第14-15页 |
1.3.2 开发信号放大系统 | 第15-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目的意义 | 第17-19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盐酸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 第20-30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0-23页 |
2.1.1 试验材料和试剂 | 第20-21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1.3 试验动物和细胞 | 第22页 |
2.1.4 溶液的配制 | 第22-2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3-26页 |
2.2.1 小鼠免疫 | 第23页 |
2.2.2 SP2/0细胞的准备 | 第23-24页 |
2.2.3 饲养细胞的准备 | 第24页 |
2.2.4 脾细胞的准备 | 第24页 |
2.2.5 细胞融合 | 第24页 |
2.2.6 细胞筛选 | 第24-25页 |
2.2.7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5-26页 |
2.2.8 抗体的性能评价 | 第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29页 |
2.3.1 免疫效果 | 第26-27页 |
2.3.2 抗体的性能评价 | 第27-28页 |
2.3.3 抗体使用说明书 | 第28-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基于新型生物探针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 第30-44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31-32页 |
3.1.1 试验材料和试剂 | 第31页 |
3.1.2 仪器设备 | 第31-32页 |
3.1.3 生物材料 | 第32页 |
3.1.4 溶液的配制 | 第32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2-35页 |
3.2.1 细菌的准备 | 第32页 |
3.2.2 胶体金的制备 | 第32-33页 |
3.2.3 菌金复合物的制备 | 第33-34页 |
3.2.4 探针的构建 | 第34页 |
3.2.5 试纸条的组装 | 第34页 |
3.2.6 性能评价 | 第34页 |
3.2.7 实际应用 | 第34-3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3.3.1 原理 | 第35-36页 |
3.3.2 表征 | 第36页 |
3.3.3 优化参数 | 第36-39页 |
3.3.4 性能评价 | 第39-42页 |
3.3.5 实用性评价 | 第42-43页 |
3.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基于新型生物探针的酶联免疫试剂盒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 第44-54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45-46页 |
4.1.1 试验材料和试剂 | 第45页 |
4.1.2 仪器设备 | 第45-46页 |
4.1.3 生物材料 | 第46页 |
4.1.4 溶液配制 | 第46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6-48页 |
4.2.1 制备细菌 | 第46页 |
4.2.2 制备纳米金 | 第46页 |
4.2.3 制备生物探针 | 第46-47页 |
4.2.4 分析过程 | 第47页 |
4.2.5 性能评价 | 第47页 |
4.2.6 实际应用 | 第47-4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3页 |
4.3.1 原理 | 第48页 |
4.3.2 表征 | 第48-50页 |
4.3.3 优化参数 | 第50-51页 |
4.3.4 性能评价 | 第51-52页 |
4.3.5 实际应用 | 第52-53页 |
4.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结论 | 第54-55页 |
5.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