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整车试验论文

基于行人头部保护的轿车前端结构仿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行人保护技术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行人保护法规第14-18页
        1.3.1 国外行人保护法规第14-17页
        1.3.2 国内行人保护法规第17-18页
    1.4 行人保护研究方法第18-21页
        1.4.1 试验法第18-20页
        1.4.2 计算机仿真模拟法第20-21页
    1.5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等第21-24页
        1.5.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2页
        1.5.3 研究方法第22页
        1.5.4 主要创新点第22-23页
        1.5.5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人车事故特征及头部损伤生物力学第24-32页
    2.1 人车事故特征研究第24-25页
    2.2 人体头部损伤生物力学第25-30页
        2.2.1 头部解剖学结构第26-27页
        2.2.2 头部损伤类型第27-28页
        2.2.3 头部损伤机理第28-29页
        2.2.4 头部损伤评价标准第29-30页
    2.3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行人头部-轿车前端碰撞有限元模型建立及验证第32-48页
    3.1 轿车前端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2-33页
    3.2 行人头部保护试验区域的划分及试验点的选取第33-35页
        3.2.1 行人头部保护试验区域的划分第33-34页
        3.2.2 试验点的选取第34-35页
    3.3 行人头部冲击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验证第35-41页
        3.3.1 行人头部冲击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7页
        3.3.2 行人头部冲击器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37-41页
    3.4 头部碰撞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验证第41-46页
        3.4.1 头部碰撞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1-42页
        3.4.2 头部碰撞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42-43页
        3.4.3 头部碰撞有限元模型对真实案例的还原第43-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原车的行人头部保护性能研究及其影响参数分析第48-78页
    4.1 影响车辆行人头部保护性能性能的因素第48-49页
    4.2 原车的行人头部保护性能研究第49-67页
        4.2.1 C_0_0:发动机罩锁扣处第50-51页
        4.2.2 C_2_-4:空气滤清器上方第51-53页
        4.2.3 C_2_3:发动机内罩板肋板转角凸起处第53-55页
        4.2.4 C_2_5:发动机内罩板肋板转角凸起处第55-56页
        4.2.5 C_3_0:发动机外罩板中心处,发动机内罩板加强区域第56-58页
        4.2.6 C_3_-3:蓄电池盒上方第58-60页
        4.2.7 C_3_6:靠近发动机罩与翼子板搭接处第60-61页
        4.2.8 C_4_2:发动机外罩板后端第61-63页
        4.2.9 C_5_-5:发动机罩后缘接近WAD1500区域,靠近铰链处第63-65页
        4.2.10 C_5_6:铰链区域第65-66页
        4.2.11 原车行人头部保护性能整体分析第66-67页
    4.3 原车行人头部保护性能的影响参数分析第67-76页
        4.3.1 发动机外罩板厚度对行人头部损伤的影响第68-69页
        4.3.2 发动机内罩板厚度对行人头部损伤的影响第69-71页
        4.3.3 发动机罩铰链厚度对行人头部损伤的影响第71-73页
        4.3.4 发动机罩铰链加强板厚度对行人头部损伤的影响第73-74页
        4.3.5 前大灯支架厚度对行人头部损伤的影响第74-76页
    4.4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五章 原车前端结构参数的优化及验证第78-86页
    5.1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第78-79页
    5.2 各结构参数的最佳优化方案的确定第79-81页
    5.3 优化方案的验证第81-84页
    5.4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6-88页
    6.1 总结第86-87页
    6.2 展望第87-88页
致谢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传导性电磁兼容关键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自动泊车系统路径规划与跟踪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