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概述 | 第11-14页 |
第2章 轮毂电机对车辆行驶平顺性及接地性影响分析 | 第14-26页 |
2.1 轮毂电机电动汽车的特点 | 第14页 |
2.2 轮毂电机对车辆动力学的影响 | 第14-16页 |
2.3 简化振动模型分析 | 第16-22页 |
2.3.1 车身-车轮-座椅系统振动模型 | 第16-19页 |
2.3.2 频率加权函数和轴加权系数 | 第19-20页 |
2.3.3 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描述 | 第20-22页 |
2.4 非簧载质量增加的影响仿真分析 | 第22-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绕主销转动惯量增加对车辆转向回正性影响分析 | 第26-36页 |
3.1 考虑转向系惯量的车辆回正性理论模型 | 第26-28页 |
3.1.1 运动模型与坐标 | 第26-27页 |
3.1.2 微分方程与传递函数 | 第27-28页 |
3.2 轮毂电机对车辆转向回正性的影响分析 | 第28-31页 |
3.2.1 车辆转向回正性试验 | 第28页 |
3.2.2 车辆转向回正性试验仿真 | 第28-31页 |
3.3 车辆高速转向回正性优化仿真 | 第31-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轮毂电机对车辆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影响试验研究 | 第36-62页 |
4.1 试验条件 | 第36-43页 |
4.1.1 试验设备 | 第36-39页 |
4.1.2 道路条件 | 第39-40页 |
4.1.3 试验车辆状态 | 第40-43页 |
4.2 试验车速 | 第43-46页 |
4.2.1 摆振现象 | 第43-44页 |
4.2.2 摆振的原因及对策 | 第44-46页 |
4.3 试验工况及评价指标 | 第46-50页 |
4.3.1 试验工况 | 第46-48页 |
4.3.2 评价指标 | 第48-50页 |
4.4 操纵稳定性试验分析 | 第50-55页 |
4.4.1 转向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4.4.2 低速行驶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4.4.3 中心区转向特性试验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4.4.4 转向回正性试验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4.4.5 小结 | 第55页 |
4.5 平顺性试验分析 | 第55-60页 |
4.5.1 随机路面输入行驶特性试验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4.5.2 脉冲路面驶入行驶特性试验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4.5.3 簧下质量的冲击问题 | 第59页 |
4.5.4 小结 | 第59-60页 |
4.6 试验分析结论 | 第60-62页 |
第5章 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平顺性及接地性的改进分析 | 第62-78页 |
5.1 行驶工况和车辆其它参数的影响分析 | 第62-74页 |
5.1.1 路面不平度和行驶车速的影响 | 第62-64页 |
5.1.2 悬架刚度 K(车身固有频率)的影响 | 第64-66页 |
5.1.3 悬架阻尼 C(车身相对阻尼系数)的影响 | 第66-68页 |
5.1.4 悬架弹簧和减振器的协调优化 | 第68-70页 |
5.1.5 座椅刚度(固有频率)的影响 | 第70-71页 |
5.1.6 座椅阻尼的影响 | 第71-72页 |
5.1.7 轮胎弹性的影响 | 第72-74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74-78页 |
5.2.1 簧下质量增加对行驶平顺性的影响 | 第74-75页 |
5.2.2 针对轮毂电机质量的改进优化措施 | 第75-7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