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海铁联运港口枢纽站运输组织优化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2.1 集装箱港口研究 | 第15-16页 |
1.2.2 铁路港站研究 | 第16-17页 |
1.2.3 集装箱海铁联运运输组织及相关问题研究 | 第17-18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2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集装箱海铁联运港口枢纽站运输组织 | 第21-3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集装箱海铁联运 | 第21页 |
2.1.2 港站 | 第21页 |
2.1.3 港口枢纽站 | 第21-22页 |
2.1.4 “车船直取”模式 | 第22页 |
2.2 集装箱港口作业组织 | 第22-25页 |
2.2.1 集装箱港口布局 | 第22-23页 |
2.2.2 集装箱港口作业流程 | 第23-25页 |
2.3 铁路集装箱港站作业组织 | 第25-29页 |
2.3.1 集装箱港站概述 | 第26-27页 |
2.3.2 集装箱港站作业流程 | 第27-29页 |
2.4 港口枢纽站作业流程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集装箱海铁联运港口枢纽站运输组织协调分析 | 第31-45页 |
3.1 港口枢纽站作业组织管理协调 | 第31-38页 |
3.1.1 组织管理协调 | 第31-32页 |
3.1.2 作业流程协调 | 第32-38页 |
3.2 衔接问题 | 第38-42页 |
3.2.1 信息衔接 | 第38-39页 |
3.2.2 设备衔接 | 第39-40页 |
3.2.3 能力衔接 | 第40-41页 |
3.2.4 时间衔接 | 第41-42页 |
3.3 港站与港口对接模式 | 第42-44页 |
3.3.1 铁路进线形式 | 第42-43页 |
3.3.2 港站设置在港口外附近 | 第43-44页 |
3.3.3 港站设置在港口内部 | 第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集装箱班列编组优化的运输组织模型 | 第45-60页 |
4.1 问题描述 | 第45-48页 |
4.1.1 港口枢纽站集装箱周转过程描述 | 第45-47页 |
4.1.2 港口枢纽站集装箱运输时间协调影响分析 | 第47-48页 |
4.2 模型相关问题研究 | 第48-55页 |
4.2.1 多目标规划模型的特点 | 第49页 |
4.2.2 模型假设 | 第49-50页 |
4.2.3 决策变量及参数 | 第50-51页 |
4.2.4 约束条件 | 第51-54页 |
4.2.5 目标函数 | 第54-55页 |
4.3 模型分析 | 第55-59页 |
4.3.1 完整模型 | 第55-56页 |
4.3.2 模型评价 | 第56-57页 |
4.3.3 模型算法 | 第57-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算例分析 | 第60-70页 |
5.1 算例概况 | 第60页 |
5.2 港口基础设施平面布置 | 第60-61页 |
5.3 港口运输组织 | 第61-64页 |
5.3.1 轨道式龙门起重机平均作业时间介绍 | 第62页 |
5.3.2 集卡平均作业时间介绍 | 第62页 |
5.3.3 集装箱装卸桥平均作业时间介绍 | 第62页 |
5.3.4 集装箱班列相关数据介绍 | 第62-63页 |
5.3.5 波动时间的确定 | 第63页 |
5.3.6 船舶到港、离港时刻表及集装箱需求量 | 第63-64页 |
5.3.7 其他数据 | 第64页 |
5.4 算例计算及结果 | 第64-67页 |
5.5 算例结论与建议 | 第67-6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