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研究--以北碚区为例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2.1 教学方式的相关概述 | 第12-14页 |
2.1.1 国外关于教学方式的研究 | 第12页 |
2.1.2 国内教学方式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2.1.3 体育教学方式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20页 |
2.2.1 教学方式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2.2 体育教学方式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2.2.3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 | 第17-20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0-21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20页 |
3.2.2 访谈调查法 | 第20页 |
3.2.3 问卷调查法 | 第20页 |
3.2.4 数理统计法 | 第20-2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1-30页 |
4.1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现状 | 第21-24页 |
4.1.1 教师的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4.1.2 教学方式的相关认识 | 第22-24页 |
4.2 不同体育教学方式的使用效果认识 | 第24-26页 |
4.2.1 不同体育教学方式的使用频率 | 第24-25页 |
4.2.2 小学体育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 | 第25-26页 |
4.3 教师选择教学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0页 |
4.3.1 学校的基本情况 | 第26-28页 |
4.3.2 教师的专业素养 | 第28-30页 |
5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策略 | 第30-33页 |
5.1 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方式 | 第30页 |
5.2 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方式 | 第30-31页 |
5.3 充分利用多种现代化信息手段 | 第31-32页 |
5.4 灵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 第32-33页 |
6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附录 | 第36-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