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驾驶室悬置系统性能优化及其技术解决方案研究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现状研究 | 第12-15页 |
| 1.2.1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悬置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2 驾驶室悬置系统合理匹配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5-16页 |
| 第2章 驾驶室悬置系统性能测试 | 第16-29页 |
| 2.1 引言 | 第16页 |
| 2.2 问题的提出 | 第16页 |
| 2.3 测试过程 | 第16-17页 |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17-27页 |
| 2.4.1 发动机激励频率计算 | 第17页 |
| 2.4.2 驾驶员右耳处声压 | 第17-18页 |
| 2.4.3 驾驶室悬置两端振动加速度 | 第18-24页 |
| 2.4.4 驾驶员座椅下振动加速度 | 第24-25页 |
| 2.4.5 驾驶室悬置隔振性能 | 第25-27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3章 驾驶室悬置系统振动特性分析 | 第29-52页 |
| 3.1 引言 | 第29页 |
| 3.2 驾驶室结构模态分析 | 第29-34页 |
| 3.2.1 驾驶室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0-31页 |
| 3.2.2 驾驶室结构模态计算与分析 | 第31-34页 |
| 3.3 驾驶室悬置元件力学特性分析 | 第34-38页 |
| 3.4 驾驶室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38-50页 |
| 3.4.1 模型的建立 | 第38-40页 |
| 3.4.2 激励和输出信号的确定 | 第40-41页 |
| 3.4.3 模型分析与验证 | 第41-44页 |
| 3.4.4 悬置系统优化分析 | 第44-5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4章 悬置系统优化前后驾驶室声学分析 | 第52-67页 |
| 4.1 引言 | 第52页 |
| 4.2 驾驶室声腔模态分析 | 第52-56页 |
| 4.2.1 声学分析相关理论 | 第52-54页 |
| 4.2.2 声腔模型的建立 | 第54页 |
| 4.2.3 学模态计算与分析 | 第54-56页 |
| 4.3 驾驶室频率响应分析 | 第56-61页 |
| 4.3.1 频率响应激励确定 | 第56-59页 |
| 4.3.2 频率响应计算与分析 | 第59-61页 |
| 4.4 驾驶室内声场分析 | 第61-65页 |
| 4.4.1 驾驶室内声场分析流程 | 第61-63页 |
| 4.4.2 驾驶室内声场计算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5章 悬置系统性能优化技术解决方案 | 第67-72页 |
| 5.1 引言 | 第67页 |
| 5.2 技术策略分析 | 第67-68页 |
| 5.3 技术流程与具体措施 | 第68-71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6.1 本文总结 | 第72-73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参与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