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美育论文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体育、艺术2+1项目”实现路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1 前言第10-16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10-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页
        1.2.2 实际意义第11-13页
    1.3 研究的基本框架第13-14页
    1.4 创新之处第14-16页
        1.4.1 研究视角的创新第14-15页
        1.4.2 研究内容的创新第15页
        1.4.3 研究方法的创新第15-16页
2 文献综述第16-24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18页
        2.1.1 “体育、艺术2+1项目”第16页
        2.1.2 博弈论的涵义第16-17页
        2.1.3 占优策略、纳什均衡、合作性均衡第17-18页
    2.2 国内外关于“体育、艺术2+1项目”研究的文献综述第18-20页
        2.2.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第18-19页
        2.2.2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9-20页
    2.3 国内外关于博弈论的研究的文献综述第20-24页
        2.3.1 博弈论的研究第20-21页
        2.3.2 体育博弈论的研究第21-24页
3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第24-27页
    3.1 研究对象第24页
    3.2 研究方法第24-27页
        3.2.1 文献资料法第24页
        3.2.2 问卷调查法第24-25页
        3.2.3 专家访谈法第25页
        3.2.4 数理统计法第25-26页
        3.2.5 逻辑分析法第26-27页
4 “体育、艺术2+1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的博弈分析第27-45页
    4.1 “体育、艺术2+1项目”在我国各个地区的开展现状第27-31页
    4.2 长沙市在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1-39页
        4.2.1 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体艺资源相对匮乏第32-34页
        4.2.2 学生认可“2+1”项目,但主动性和参与度不够第34-36页
        4.2.3 教师综合素质待提高,教学方法单一第36-38页
        4.2.4 家长教育观念错位,轻视孩子的体育锻炼第38-39页
    4.3 长沙市“体育、艺术2+1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各方利益博弈第39-45页
        4.3.1 学校在“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中的利益博弈第39-41页
        4.3.2 学生在“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中的利益博弈第41-43页
        4.3.3 学生家长在“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中的利益博弈第43页
        4.3.4 教师在“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中的利益博弈第43-45页
5 “体育、艺术2+1项目”的博弈论分析启示第45-47页
    5.1 “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的博弈困境暂时不可避免第45页
    5.2 建立与“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相配套的评价机制,转变现存的博弈环境第45-46页
    5.3 不断宣传“2+1项目”实施的重要性第46-47页
6 “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现路径选择第47-55页
    6.1 政府的政策制定与物质保障是“体育、艺术2+1项目”实现的根本路径第47-50页
        6.1.1 完善相关法规第47页
        6.1.2 将“2+1项目”实施与学校评估对接第47-48页
        6.1.3 将学生的考核与体育中考对接第48-49页
        6.1.4 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第49页
        6.1.5 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场地器材设施第49-50页
    6.2 学校“把项目落实好”是“体育、艺术2+1项目”实现的基本路径第50-53页
        6.2.1 培养高素质的体育师资力量,将教师的过程管理与绩效对接第50-51页
        6.2.2 科学、合理地组织校园“2+1’”活动,建立有效评价机制,确保“2+1”活动开展的效果第51-53页
        6.2.3 统筹各种体育资源第53页
    6.3 家庭监督是“体育、艺术2+1项目”实现的重要路径第53-54页
    6.4 社会支持是“体育、艺术2+1项目”实现的辅助路径第54-55页
7 结论第55-57页
    7.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55页
    7.2 本研究的局限及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1第60-63页
附录2第63-6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中学化学教材情境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为例
下一篇:射频消融:结合ADC指标对肝癌治疗结局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及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