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7-17页 |
1.1 研究的起源 | 第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7页 |
1.2 研究的价值意义 | 第7-8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7-8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8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8-14页 |
1.3.1 关于儿童冲突行为的国内外研究 | 第8-11页 |
1.3.2 关于儿童“告状”行为的国内外研究 | 第11-14页 |
1.4 研究的设计 | 第14-17页 |
1.4.1 研究的预期成果 | 第14页 |
1.4.2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框架 | 第14-15页 |
1.4.3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15-17页 |
2 儿童“告状”行为的理论分析 | 第17-24页 |
2.1“告状”行为的概念 | 第17页 |
2.2 儿童“告状”行为的定义 | 第17-19页 |
2.2.1 儿童情绪发展理论 | 第18页 |
2.2.2 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 第18页 |
2.2.3 儿童社会化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2.2.4 新课标的要求 | 第19页 |
2.3 本文对儿童“告状”行为的理解 | 第19-24页 |
2.3.1 儿童“告状”行为的内涵 | 第19页 |
2.3.2 儿童“告状”行为的构成 | 第19-22页 |
2.3.3 儿童“告状”行为的流程 | 第22-24页 |
3 儿童在校“告状”行为的成因分析 | 第24-32页 |
3.1 小学低段儿童“告状”行为的内部因素 | 第24-27页 |
3.1.1 儿童的“自我中心”阶段 | 第24页 |
3.1.2 儿童的“自我保护”本能 | 第24-25页 |
3.1.3 儿童的“道德衡量”标准 | 第25-26页 |
3.1.4 儿童的“被认可感”需要 | 第26页 |
3.1.5 儿童的“依赖心理”表现 | 第26-27页 |
3.2 小学低段儿童“告状”行为的外部因素 | 第27-32页 |
3.2.1 学校的管理方式 | 第27-28页 |
3.2.2 家庭的教育方式 | 第28-30页 |
3.2.3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 第30-32页 |
4 儿童在校“告状”行为的类型和特点(案例分析) | 第32-43页 |
4.1 儿童“告状”行为的类型 | 第32-38页 |
4.1.1 检举型“告状” | 第32-33页 |
4.1.2 判断型“告状” | 第33页 |
4.1.3 求助型“告状” | 第33-35页 |
4.1.4 试探型“告状” | 第35-36页 |
4.1.5 表现型“告状” | 第36-37页 |
4.1.6 其他类型“告状” | 第37页 |
4.1.7 不同类型的“告状”量的分析 | 第37-38页 |
4.2 儿童“告状”行为的特点 | 第38-43页 |
4.2.1“他人违规”情境下的“告状”远多于“自身利益受损”情境下的“告状” | 第38-39页 |
4.2.2 儿童“告状”行为在不同年级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 第39页 |
4.2.3 儿童“告状”的时间段,大多集中在课间及活动时间 | 第39-40页 |
4.2.4 儿童“告状”主要目的是维护规则,其次是寻求帮助和表现自我 | 第40-41页 |
4.2.5 教师对儿童“告状”行为的反馈以积极为主,消极为辅 | 第41-43页 |
5 儿童在校“告状”行为及与之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 第43-52页 |
5.1 儿童“告状”行为与年龄的关系 | 第43-49页 |
5.1.1 年龄差异对“告状”频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5.1.2 年龄差异对“告状”内容的影响 | 第44-49页 |
5.1.3 结论 | 第49页 |
5.2 儿童“告状”行为与性别的关系 | 第49-50页 |
5.3 儿童“告状”行为与个性的关系 | 第50-52页 |
6 一、二年级儿童“告状”行为的差异 | 第52-56页 |
6.1 儿童“告状”行为的起因对比 | 第52页 |
6.2 儿童“告状”行为的动机对比 | 第52-53页 |
6.3 儿童“告状”行为中,教师的反馈对比 | 第53-54页 |
6.4 儿童“告状”行为中,“被告”儿童的反馈对比 | 第54-56页 |
7 本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 第56-62页 |
7.1 小学低段儿童“告状”行为的研究结论 | 第56-58页 |
7.1.1 小学低段儿童“告状”行为理论的研究结果 | 第56页 |
7.1.2 小学低段儿童“告状”行为成因的研究结果 | 第56-57页 |
7.1.3 小学低段儿童“告状”行为类型和特点的研究结果 | 第57页 |
7.1.4 与小学低段儿童“告状”行为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 | 第57页 |
7.1.5 一、二年级之间,儿童“告状”行为差异的研究结果 | 第57-58页 |
7.2 小学低段儿童在校“告状”行为的教学建议 | 第58-62页 |
7.2.1 教师如何处理儿童在校的“告状”行为 | 第58-60页 |
7.2.2 学生如何在“告状”中得到成长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论文摘要 | 第66-67页 |
Abstract of Thesis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