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 第9页 |
·是实现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 | 第9页 |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 第9-10页 |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10页 |
·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 第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标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2 大学生法制教育概述 | 第15-20页 |
·研究的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新时期 | 第15页 |
·法制 | 第15-16页 |
·法制教育 | 第16页 |
·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 | 第17-18页 |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法理学 | 第18页 |
·教育心理学 | 第18-19页 |
·思想政治教育学 | 第19-20页 |
3 新时期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0-30页 |
·调查方法和分析手段 | 第20页 |
·大学生法制教育调查分析 | 第20-27页 |
·基本调查数据 | 第20-21页 |
·思想道德 | 第21-22页 |
·法律意识 | 第22-24页 |
·法制教育 | 第24-27页 |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调查结论 | 第27-30页 |
·大学生法律信仰普遍淡漠 | 第27页 |
·大学生法律知识较为欠缺 | 第27-28页 |
·大学生对违法犯罪问题认识相对片面 | 第28页 |
·大学生对法制教育有更高要求 | 第28页 |
·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多元化 | 第28-29页 |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 第29-30页 |
4 影响新时期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因素 | 第30-37页 |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 第30-32页 |
·全球化的影响 | 第30页 |
·市场化的影响 | 第30-31页 |
·信息化的影响 | 第31页 |
·法制化的影响 | 第31-32页 |
·高校教育的影响 | 第32页 |
·生源素质的改变 | 第32页 |
·师资力量的不足 | 第32页 |
·就业压力增加 | 第32页 |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培养方案的调整 | 第32页 |
·家庭及社区环境的影响 | 第32-34页 |
·家庭的影响 | 第33页 |
·社区的影响 | 第33-34页 |
·大学生个体因素的影响 | 第34-37页 |
·大学生个体的基本特征 | 第34-35页 |
·大学生个体出现的新特点 | 第35-37页 |
5 新时期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体系构建 | 第37-46页 |
·新时期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标 | 第37-39页 |
·当前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 | 第37页 |
·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 第37-39页 |
·新时期大学生法制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 第39-41页 |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第39页 |
·疏与导相结合的原则 | 第39-40页 |
·全面渗透的原则 | 第40页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第40-41页 |
·差异对待的原则 | 第41页 |
·新时期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对策 | 第41-46页 |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 第41-42页 |
·高校法制教育的课堂教学与社会化教育融合与协调 | 第42页 |
·引导大学生对法律素质进行自我完善 | 第42-43页 |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第43-44页 |
·重视大学生的家庭与社区教育 | 第44页 |
·积极应对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 | 第44-46页 |
6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1页 |
大学生法制教育状况调查问卷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