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5-37页 |
1.1 海洋热液生态系统 | 第15-20页 |
1.1.1 热液的形成与流体特征 | 第15-16页 |
1.1.2 热液的分布与研究情况 | 第16-18页 |
1.1.3 热液生态系统主要生物群落与营养来源情况 | 第18-20页 |
1.2 海洋冷泉生态系统 | 第20-24页 |
1.2.1 冷泉的形成与流体特征 | 第20-21页 |
1.2.2 冷泉的分布与研究情况 | 第21-23页 |
1.2.3 冷泉生态系统主要生物群落与营养来源情况 | 第23-24页 |
1.3 热液和冷泉生态系统生物营养来源研究方法 | 第24-35页 |
1.3.1 稳定同位素法 | 第25-31页 |
1.3.2 脂肪酸标记法 | 第31-35页 |
1.4 热液和冷泉生态系统大型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 | 第35-36页 |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6-37页 |
第二章 南海FormosaRidge冷泉区大型生物营养来源分析 | 第37-70页 |
第一节 稳定同位素分析 | 第38-51页 |
2.1.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2.1.2 结果 | 第41-47页 |
2.1.3 讨论 | 第47-51页 |
第二节 脂肪酸分析 | 第51-60页 |
2.2.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2.2.2 结果 | 第52-58页 |
2.2.3 讨论 | 第58-60页 |
第三节 消化道内含物分析 | 第60-68页 |
2.3.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2.3.2 结果与讨论 | 第61-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三章 马努斯盆地热液区大型生物营养来源分析 | 第70-92页 |
第一节 稳定同位素分析 | 第70-79页 |
3.1.1 材料与方法 | 第70-74页 |
3.1.2 结果 | 第74-76页 |
3.1.3 讨论 | 第76-79页 |
第二节 脂肪酸分析 | 第79-87页 |
3.2.1 材料与方法 | 第79-80页 |
3.2.2 结果 | 第80-85页 |
3.2.3 讨论 | 第85-87页 |
第三节 消化道内含物分析 | 第87-91页 |
3.3.1 材料与方法 | 第87页 |
3.3.2 结果与讨论 | 第87-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四章 冲绳海槽热液区大型生物营养来源分析 | 第92-109页 |
第一节 稳定同位素分析 | 第93-100页 |
4.1.1 材料与方法 | 第93-95页 |
4.1.2 结果 | 第95-98页 |
4.1.3 讨论 | 第98-100页 |
第二节 脂肪酸分析 | 第100-107页 |
4.2.1 材料与方法 | 第100页 |
4.2.2 结果 | 第100-106页 |
4.2.3 讨论 | 第106-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五章 不同区域贻贝营养来源分析 | 第109-122页 |
第一节 稳定同位素分析 | 第110-114页 |
5.1.1 材料与方法 | 第110-111页 |
5.1.2 结果 | 第111-113页 |
5.1.3 讨论 | 第113-114页 |
第二节 脂肪酸分析 | 第114-120页 |
5.2.1 材料与方法 | 第114-115页 |
5.2.2 结果 | 第115-120页 |
5.2.3 讨论 | 第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六章 南海FormosaRidge冷泉区平端深海偏顶蛤(Bathymodiolusplatifrons)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 | 第122-135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122-123页 |
6.1.1 研究区域与样品采集 | 第122页 |
6.1.2 样品处理 | 第122-123页 |
6.1.3 统计分析 | 第123页 |
6.2 结果 | 第123-128页 |
6.2.1 不同组织间重金属的分布 | 第125-127页 |
6.2.2 两种软组织间重金属分布的联系 | 第127-128页 |
6.3 讨论 | 第128-134页 |
6.3.1 不同组织间重金属分布的特点 | 第128-129页 |
6.3.2 不同区域间痕量金属的富集 | 第129-133页 |
6.3.3 BCF以及重金属富集与生物学功能间的联系 | 第13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135-139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35-137页 |
7.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7页 |
7.3 展望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54页 |
致谢 | 第154-156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