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论文

黄、东海大陆架沉积物趋磁细菌的分布与多样性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34页
    1.1 趋磁细菌的定义与特征第13页
    1.2 趋磁细菌的形态第13-14页
    1.3 趋磁细菌的磁小体第14-18页
        1.3.1 铁氧型磁小体与铁硫型磁小体第15-16页
        1.3.2 磁小体链第16页
        1.3.3 磁小体的合成第16-18页
        1.3.4 磁小体的膜第18页
    1.4 趋磁细菌的趋性运动第18-21页
        1.4.1 趋南与趋北第18-19页
        1.4.2 极性趋磁性与轴向趋磁性第19页
        1.4.3 趋磁趋氧性的机制第19-21页
        1.4.4 趋光性第21页
    1.5 趋磁细菌生态分布第21-23页
    1.6 趋磁细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第23-26页
        1.6.1 α-变形菌纲第23-24页
        1.6.2 γ-变形菌纲第24页
        1.6.3 δ-变形菌纲第24-25页
        1.6.4 硝化螺旋菌门第25-26页
        1.6.5 其他类群第26页
    1.7 趋磁细菌的研究手段第26-30页
        1.7.1 趋磁细菌的检测与富集第26-29页
        1.7.2 趋磁细菌的观察第29-30页
        1.7.3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趋磁细菌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第30页
    1.8 趋磁细菌的研究意义第30-32页
    1.9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第32-34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4-41页
    2.1 样品采集第34-38页
        2.1.1 采样海域第34页
        2.1.2 采样站位布设第34-35页
        2.1.3 沉积物的获取与趋磁细菌的收集第35-38页
    2.2 趋磁细菌的计数、形态观察与磁小体成分测定第38页
    2.3 趋磁细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8-40页
        2.3.1 提取沉积物中微生物DNA第38-39页
        2.3.2 测序与结果分析第39-40页
    2.4 环境因子的测定第40-41页
第三章 黄海大陆架沉积物趋磁细菌形态与分布及影响因素第41-59页
    3.1 趋磁细菌形态与趋性第41-42页
    3.2 磁小体形态与化学成分第42页
    3.3 垂直分布第42-43页
    3.4 水平分布第43-47页
    3.5 温度第47页
    3.6 氧化还原电位第47-48页
    3.7 化学元素浓度第48-53页
        3.7.1 TC含量第48页
        3.7.2 TN含量第48页
        3.7.3 TS含量第48-49页
        3.7.4 TOC含量第49页
        3.7.5 Fe浓度第49页
        3.7.6 Mn浓度第49-53页
    3.8 沉积物粒度第53页
    3.9 讨论第53-59页
第四章 黄海趋磁细菌的遗传发育多样性第59-72页
    4.1 夏季测序结果第59页
    4.2 冬季测序结果第59-66页
    4.3 相似序列第66-69页
    4.4 讨论第69-72页
第五章 东海大陆架沉积物趋磁细菌形态与分布及影响因素第72-84页
    5.1 趋磁细菌形态与趋性第72页
    5.2 磁小体形态与化学成分第72-74页
    5.3 水平分布第74-79页
    5.4 化学元素浓度第79-80页
        5.4.1 TC含量第79页
        5.4.2 TN含量第79页
        5.4.3 TS含量第79页
        5.4.4 TOC含量第79页
        5.4.5 Fe浓度第79-80页
        5.4.6 Mn浓度第80页
    5.5 沉积物粒度第80页
    5.6 讨论第80-82页
    5.7 黄、东海大陆架沉积物趋磁细菌的比较第82-84页
        5.7.1 趋磁细菌形态与趋性第82页
        5.7.2 分布第82-84页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第84-86页
    6.1 结论第84-85页
    6.2 创新点第85页
    6.3 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9页
致谢第99-100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海化能生态系统大型生物营养来源分析及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
下一篇:近百年亚洲降水变化特征及其不确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