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施工论文--施工机械与设备论文--路面施工机械论文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减振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第12-13页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1.3 课题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1 减振技术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2 减振材料研究现状第16页
        1.3.3 振动压路机减振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19页
    1.5 课题研究的方法第19-20页
第二章 双钢轮压路机减振系统分析第20-48页
    2.1 双钢轮压路机的减振系统第20-28页
        2.1.1 减振系统的安装位置第20-21页
        2.1.2 减振系统的两种连接形式第21-22页
        2.1.3 减振系统的受力第22-25页
        2.1.4 减振系统的最大受力状态分析第25-28页
    2.2 双钢轮压路机橡胶减振器材料特性第28-32页
        2.2.1 橡胶减振器类型与特点第28页
        2.2.2 橡胶阻尼原理第28页
        2.2.3 橡胶非线性特性第28-32页
    2.3 双钢轮压路机橡胶减振器刚度与阻尼识别第32-44页
        2.3.1 刚度识别第32-38页
        2.3.2 阻尼识别第38-44页
    2.4 双钢轮压路机减振系统特性对机器的影响第44-46页
        2.4.1 减振系统特性对舒适性影响第44页
        2.4.2 减振系统特性对可靠性影响第44-45页
        2.4.3 减振系统特性对压实度影响第45页
        2.4.4 减振系统特性对平整度影响第45-46页
    2.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三章 减振系统对舒适型的影响第48-80页
    3.1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舒适性要求第48-52页
        3.1.1 舒适性准则第48-52页
        3.1.2 双钢轮压路机一级减振要求准则第52页
    3.2 机架动态特性分析第52-65页
        3.2.1 机架振动理论模型第52页
        3.2.2 铰接点简化第52-55页
        3.2.3 垂直振动与前后摆振模型第55-60页
        3.2.4 垂直运动与左右偏振模型第60-65页
        3.2.5 双钢轮压路机机架振动特性第65页
    3.3 双振源振动机架动态特性的试验研究第65-76页
        3.3.1 双钢轮振动时机架动态特性第66-73页
        3.3.2 车架结构对机架动态特性的影响第73-75页
        3.3.3 减振系统刚度对机架动态特性的影响第75-76页
    3.4 新的减振系统评判指标第76-79页
        3.4.1 现行评定指标的不合理第76-78页
        3.4.2 对修改评定指标的建议第78-79页
    3.5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四章 减振系统对作业质量影响第80-96页
    4.1 双钢轮压路机作业质量基本要求及影响因素第80-83页
        4.1.1 压实度要求第80-81页
        4.1.2 平整度要求第81-82页
        4.1.3 压实度均匀性要求第82-83页
    4.2 减振系统对振动参数的影响分析第83-85页
        4.2.1 减振系统性能对振幅影响的理论模型分析第83-85页
        4.2.2 减振系统性能对振动参数的影响原因第85页
        4.2.3 解决办法第85页
    4.3 减振系统对振幅均匀性的影响分析第85-88页
        4.3.1 减振系统对单个钢轮振幅均匀性影响第85-87页
        4.3.2 解决办法第87-88页
    4.4 减振系统对平整度影响第88页
    4.5 试验验证第88-94页
    4.6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五章 双钢轮压路机虚拟样机模型第96-110页
    5.1 动力学模型研究的意义第96页
    5.2 经典动力学模型第96-97页
        5.2.1 二自由度模型第96页
        5.2.2 五自由度模型第96-97页
    5.3 虚拟样机模型第97-98页
    5.4 橡胶减振器模型第98-99页
        5.4.1 轴套力模型介绍第98-99页
        5.4.2 刚度和阻尼值的计算第99页
    5.5 橡胶柔性地面模型第99-101页
        5.5.1 ADAMS/Flex柔性分析模块介绍第100页
        5.5.2 mnf模态文件的生成第100-101页
    5.6 ADAMS整机仿真模型第101-104页
        5.6.1 仿真前处理第101-103页
        5.6.2 仿真描述(simulation script)的创建第103-104页
    5.7 模型的试验验证第104-109页
    5.8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六章 基于虚拟样机模型的减振系统参数优化第110-120页
    6.1 基于虚拟样机的优化设计方法第110页
    6.2 影响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减振效果的因素第110-114页
        6.2.1 单个减振器第110-111页
        6.2.2 单个减振系统第111页
        6.2.3 振动轮第111页
        6.2.4 整车第111-114页
    6.3 减振系统参数优化与仿真第114-118页
        6.3.1 振动参数的优选第114页
        6.3.2 仿真结果第114-116页
        6.3.3 试验数据与仿真数据的比较第116-118页
    6.4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结论及展望第120-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34-136页
致谢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功能研究
下一篇:顾客参与共同创造服务体验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