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地质遗迹保护与功能分区初探--以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1-19页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依据及科学意义第11-13页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内外实践现状)第13-16页
    1.3 主要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第16-18页
        1.3.1 主要工作方法第16-17页
        1.3.2 完成的工作量第17-18页
    1.4 重难点与创新点第18-19页
2 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第19-29页
    2.1 地理位置与交通第19-20页
    2.2 景区分布第20-21页
    2.3 区域地质概况第21-25页
        2.3.1 地学意义第21页
        2.3.2 地质发展史第21-22页
        2.3.3 地层特征第22-23页
        2.3.4 岩石特征第23页
        2.3.5 构造特征第23-24页
        2.3.6 地貌特征第24-25页
    2.4 气候特征第25-26页
    2.5 水资源分布情况第26页
    2.6 动植物特征第26-27页
    2.7 社会经济状况第27-29页
3 地质遗迹资源分析第29-40页
    3.1 地质遗迹类型及其分析第29-35页
        3.1.1 地貌景观遗迹第29-31页
        3.1.2 岩石矿物遗迹第31-32页
        3.1.3 地质地层遗迹第32-33页
        3.1.4 地质构造遗迹第33页
        3.1.5 水体景观遗迹第33-35页
    3.2 地质遗迹在公园内的分布第35-36页
    3.3 地质遗迹保护现状及问题第36-40页
        3.3.1 地质遗迹保护现状第36-37页
        3.3.2 地质遗迹保护存在的问题第37-40页
4 功能分区建设的潜力分析第40-50页
    4.1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分析第40-42页
        4.1.1 总体布局原则第40页
        4.1.2 总体布局结构第40-41页
        4.1.3 景区划分依据第41页
        4.1.4 景区分区说明第41-42页
    4.2 功能分区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第42-45页
        4.2.1 功能分区建设的必要性第42-44页
        4.2.2 功能分区建设的可行性第44-45页
    4.3 功能分区实践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第45-50页
        4.3.1 管理体制复杂第45-46页
        4.3.2 资源的有限性与游客的不平衡分布第46页
        4.3.3 景区分散,难以统一管理第46-47页
        4.3.4 福鼎道路交通状况欠佳第47-48页
        4.3.5 安全设施建设不足第48-50页
5 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功能分区研究第50-64页
    5.1 地质公园功能分区原则第50-51页
    5.2 地质公园功能分区规划分析第51-52页
    5.3 地质公园功能分区规划第52-54页
    5.4 功能分区建设的对策与建议第54-64页
        5.4.1 完善管理体制第54-55页
        5.4.2 重视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第55-57页
        5.4.3 完善地质公园交通网络体系第57页
        5.4.4 提高当地居民参与度第57-58页
        5.4.5 科学合理地开发和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第58-59页
        5.4.6 探索分功能区建设模式第59-64页
6 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功能分区的效益分析第64-66页
    6.1 经济效益分析第64页
    6.2 社会效益分析第64-65页
    6.3 环境效益分析第65-66页
7 总结第66-68页
    7.1 结论第66页
    7.2 不足之处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附录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温和光照下拟南芥抗氰呼吸与光合作用关系研究
下一篇:煤炭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云南富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