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天线论文--天线:按波段和波的传播方式分论文

单层双频宽带反射阵天线研究

表目录第6-7页
图目录第7-10页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页
    1.2 微带反射阵天线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微带反射阵天线发展历史第13-14页
        1.2.2 微带反射阵天线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 本文主要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微带反射阵天线原理第20-29页
    2.1 微带反射阵相位分布第20-21页
    2.2 微带反射阵相位偏移方式第21-23页
        2.2.1 支节变化相位偏移第22页
        2.2.2 尺寸变化相位偏移第22-23页
        2.2.3 旋转角度变化相位偏移第23页
    2.3 微带反射阵的带宽第23-25页
        2.3.1 微带单元相位带宽第23页
        2.3.2 空间相位延迟差第23-25页
    2.4 微带反射阵辐射特性第25-28页
        2.4.1 单元辐射特性第25-26页
        2.4.2 口径效率第26-27页
        2.4.3 栅瓣第27-28页
    2.5 本章小节第28-29页
第三章 微带反射阵单元相位曲线第29-43页
    3.1 Floquet定理第29-31页
    3.2 矩量法原理第31-32页
    3.3 反射阵单元相位曲线计算方法第32-36页
        3.3.1 Floquet模式展开第32-34页
        3.3.2 矩量法求解第34-35页
        3.3.3 广义散射矩阵第35-36页
    3.4 相位曲线的主要指标及影响第36-42页
        3.4.1 相位偏移范围第36-38页
        3.4.2 相位曲线的平滑性第38-40页
        3.4.3 相位曲线的影响因素第40-42页
    3.5 本章小节第42-43页
第四章 微带反射阵宽带单元的设计第43-59页
    4.1 “蝴蝶”形低频宽带单元第43-53页
        4.1.1 单谐振“蝴蝶”形单元结构的设计第44-48页
        4.1.2 单谐振“蝴蝶”形单元结构的相位特性研究第48-51页
        4.1.3 宽带“蝴蝶”形单元设计第51-53页
    4.2 “眼”形高频宽带单元第53-57页
        4.2.1 单谐振截断椭圆环结构的相位特性第53-54页
        4.2.2 宽带“眼”形单元设计第54-57页
    4.3 本章小节第57-59页
第五章 微带反射阵双频带的设计第59-67页
    5.1 影响双频带反射阵天线性能的要素第59-61页
        5.1.1. 栅瓣与互耦第59-60页
        5.1.2 高、低频单元间的影响第60-61页
    5.2 双频带反射阵天线的设计思路第61-62页
    5.3 双频宽带反射阵天线设计可行性分析第62-66页
        5.3.1 低频单元可行性分析第62-63页
        5.3.2 高频单元可行性分析第63-64页
        5.3.3 高、低频单元综合可行性分析第64-66页
    5.4 本章小节第66-67页
第六章 双频宽带反射阵天线阵列设计第67-78页
    6.1 馈源设计第67-69页
    6.2 双频带反射阵阵列设计第69-75页
        6.2.1 双波束反射阵天线第69-70页
        6.2.2 双频带反射阵的仿真实验第70-73页
        6.2.3 仿真结果对比第73-75页
    6.3 双频带反射阵制作与测试第75-77页
    6.4 本章小节第77-78页
结束语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压缩感知理论在ISAR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江西独立学院分类与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