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反射率法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 第15-26页 |
2.1 反射率法的研究意义 | 第15页 |
2.2 反射率法正演模拟基本原理 | 第15-19页 |
2.2.1 位函数的建立 | 第15-16页 |
2.2.2 递推矩阵 | 第16-17页 |
2.2.3 反射透射系数的求取 | 第17-18页 |
2.2.4 球面波地震记录的合成 | 第18-19页 |
2.3 反射率法正演模拟影响因素 | 第19-25页 |
2.3.1 假频的影响及其压制 | 第19-20页 |
2.3.2 大角度入射对地震记录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3 截断效应的影响及其压制方法 | 第21-23页 |
2.3.4 提高计算效率的策略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饱和流体多孔隙介质弹性波 AVO 正演模拟 | 第26-59页 |
3.1 饱和流体多孔隙介质基本理论 | 第26-32页 |
3.1.1 岩石弹性参数 | 第26-28页 |
3.1.2 Gassmann 理论 | 第28-30页 |
3.1.3 流体替代理论 | 第30-31页 |
3.1.4 Biot 理论 | 第31-32页 |
3.2 饱和流体多孔隙介质弹性参数的转换 | 第32-37页 |
3.2.1 饱和流体下速度的求取 | 第32-33页 |
3.2.2 饱和流体多孔隙介质质量参数的转换 | 第33-34页 |
3.2.3 饱和流体多孔隙介质弹性参数 A, N , Q, R 的转换 | 第34-36页 |
3.2.4 慢纵波参数转换 | 第36页 |
3.2.5 饱和流体多孔隙介质振幅比 | 第36-37页 |
3.3 饱和流体多孔隙介质反射率法 AVO 正演模拟 | 第37-57页 |
3.3.1 饱和流体多孔隙介质反射率法基本原理 | 第37-42页 |
3.3.2 饱和流体多孔隙介质正演模拟模型测试 | 第42-49页 |
3.3.3 饱和流体多孔隙介质 AVO 正演模拟 | 第49-54页 |
3.3.4 实际资料的 AVO 正演模拟 | 第54-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粘弹性介质 AVO 正演模拟 | 第59-79页 |
4.1 粘弹性介质的基本理论 | 第59-64页 |
4.1.1 粘弹性介质的基本概念 | 第59页 |
4.1.2 粘弹性介质模型 | 第59-62页 |
4.1.3 平面波在粘弹性介质的衰减 | 第62-64页 |
4.2 粘弹性介质衰减分析 | 第64-69页 |
4.2.1 粘弹性模型引入 | 第64页 |
4.2.2 粘弹性介质衰减分析 | 第64-69页 |
4.3 粘弹性介质模型测算 | 第69-76页 |
4.3.1 粘弹性介质 AVO 特性分析 | 第69-71页 |
4.3.2 粘弹性介质反射率法 AVO 正演模拟 | 第71-74页 |
4.3.3 多层模型 | 第74-76页 |
4.4 实际资料测试 | 第76-7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孔隙粘弹性介质 AVO 正演模拟 | 第79-94页 |
5.1 孔隙粘弹性介质反射率法基本原理 | 第79-82页 |
5.2 孔隙粘弹性介质衰减分析 | 第82-86页 |
5.2.1 Qp 对储层界面反射波的影响 | 第82-84页 |
5.2.2 Qs 对储层界面反射波的影响 | 第84-86页 |
5.3 孔隙粘弹性介质 AVO 正演模拟 | 第86-93页 |
5.3.1 孔隙度及其对应品质因子变化的 AVO 道集 | 第86-89页 |
5.3.2 含气饱和度及其对应品质因子变化的 AVO 道集 | 第89-91页 |
5.3.3 三种 AVO 正演模拟方法效果对比 | 第91-9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