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近地表条件下爆炸震源有效激发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4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0-13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地震子波的形成机理研究第14-52页
    2.1 爆炸的物理过程第14-15页
    2.2 各个区所形成的爆炸波第15-16页
    2.3 爆轰波的传播规律第16-17页
    2.4 近区冲击波的传播规律第17-31页
        2.4.1 冲击波的形成第17-18页
        2.4.2 岩石介质中的冲击波第18-24页
        2.4.3 土介质中的冲击波第24-31页
    2.5 中区应力波的形成及其向弹性区的过渡第31-35页
    2.6 远区地震子波的传播规律第35-51页
        2.6.1 问题的提出第35-36页
        2.6.2 位移的通解第36-37页
        2.6.3 定解问题第37-50页
        2.6.4 小结第50-51页
    2.7 总结第51-52页
第三章 炸药震源激发方式的定量理论研究第52-102页
    3.1 炸药震源定向激发原理及数值模拟方法第52-62页
        3.1.1 相控爆炸震源第52-59页
        3.1.2 组合爆炸震源第59页
        3.1.3 细长药柱震源第59-60页
        3.1.4 延迟爆炸震源第60-62页
    3.2 炸药震源激发方式的定向性研究第62-67页
        3.2.1 边际能量密度的提出第63-66页
        3.2.2 定向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第66-67页
    3.3 炸药震源激发方式的频率特性研究第67-78页
        3.3.1 基本原理第67-73页
        3.3.2 正演模拟第73-77页
        3.3.3 小结第77-78页
    3.4 炸药震源激发方式的评判准则及其数值模拟第78-102页
        3.4.1 炸药震源激发方式的评判准则第78页
        3.4.2 数值模拟第78-100页
        3.4.3 小结第100-102页
第四章 炸药震源激发方式的抗噪性模拟第102-121页
    4.1 水平层模型第102-109页
    4.2 倾斜层模型第109-119页
    4.3 小结第119-121页
第五章 三维震源组合模拟初探第121-126页
    5.1 正演模拟第121-125页
    5.2 小结第125-126页
第六章 研究总结第126-129页
    6.1 完成的主要工作第126页
    6.2 取得的主要结论第126-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35-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八区530井区克下组低渗透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反射率法的弹性波AVO正演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