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3页 |
附表索引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1.2.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1.3 梯度理论的引入缘由 | 第19页 |
1.4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9-20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1.6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20-22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6.2 论文框架 | 第21-22页 |
第2章 历史街区文化景观和梯度理论 | 第22-38页 |
2.1 历史街区文化景观的相关概念阐述 | 第22-29页 |
2.1.1 历史街区 | 第22-24页 |
2.1.2 文化景观 | 第24-25页 |
2.1.3 历史街区文化景观 | 第25-29页 |
2.1.4 更新 | 第29页 |
2.2 梯度理论的相关阐述 | 第29-30页 |
2.2.1 梯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内容 | 第29-30页 |
2.2.2 对梯度理论的解读 | 第30页 |
2.3 梯度理论与历史街区文化景观的契合点 | 第30-31页 |
2.4 历史街区文化景观更新的梯度理论引入 | 第31-35页 |
2.4.1 内容与特征 | 第31-33页 |
2.4.2 应用原则与方法 | 第33-35页 |
2.4.3 应用意义 | 第35页 |
2.5 梯度理论方法的优势 | 第35-37页 |
2.5.1 国内其它方法 | 第35-36页 |
2.5.2 梯度理论方法的优势 | 第36-37页 |
2.6 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历史街区文化景观更新的现状研究 | 第38-53页 |
3.1 国内外历史街区文化景观更新案例分析 | 第38-47页 |
3.1.1 国内案例 | 第38-44页 |
3.1.2 国外案例 | 第44-47页 |
3.2 历史街区文化景观更新的现状调查 | 第47-49页 |
3.3 面临问题总结 | 第49-51页 |
3.3.1 物质和功能与经济的不协调 | 第49-50页 |
3.3.2 更新中个性化不足 | 第50页 |
3.3.3 更新措施的不科学与片面化 | 第50-51页 |
3.3.4 公众参与意识薄弱 | 第51页 |
3.4 获得的启示 | 第51-52页 |
3.4.1 宏观方面的整体协调 | 第51页 |
3.4.2 正确选择多元化的更新对象 | 第51-52页 |
3.4.3 完善更新措施 | 第52页 |
3.4.4 提高公众参与性 | 第52页 |
3.5 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历史街区文化景观更新的梯度策略研究 | 第53-64页 |
4.1 历史街区文化景观多元化的更新因子 | 第53-60页 |
4.1.1 量性界定 | 第53-54页 |
4.1.2 形态分类 | 第54-60页 |
4.2 更新因子的选择依据 | 第60页 |
4.3 提出更新因子对历史街区文化景观更新的意义 | 第60页 |
4.4 梯度理论的应用策略 | 第60-63页 |
4.4.1 区位更新因子 | 第61页 |
4.4.2 形象更新因子 | 第61页 |
4.4.3 物质结构性更新因子 | 第61-62页 |
4.4.4 功能更新因子 | 第62-63页 |
4.4.5 政策更新因子 | 第63页 |
4.5 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梯度理论在历史街区文化景观更新中的探索 | 第64-85页 |
5.1 成都水井坊历史街区文化景观现状 | 第64-71页 |
5.1.1 历史文脉 | 第64页 |
5.1.2 现状条件 | 第64-70页 |
5.1.3 居民对街区更新态度调查 | 第70-71页 |
5.2 水井坊历史街区文化景观中存在的问题 | 第71页 |
5.2.1 与城市的协调性差 | 第71页 |
5.2.2 街区内部问题突出 | 第71页 |
5.3 梯度理论在水井坊历史街区文化景观更新中的策略运用 | 第71-82页 |
5.3.1 初期阶段的更新 | 第72-81页 |
5.3.2 远期阶段的更新 | 第81-82页 |
5.4 更新预期成果调查反馈 | 第82-83页 |
5.5 梯度理论在水井坊历史街区文化景观更新中的应用意义 | 第83页 |
5.6 小结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89-95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96页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