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的进展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 | 第12-13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公共部门绩效预算概述 | 第16-25页 |
2.1 公共部门绩效预算的涵义 | 第16页 |
2.1.1 公共部门 | 第16页 |
2.1.2 预算 | 第16页 |
2.1.3 绩效预算 | 第16页 |
2.2 公共部门绩效预算的沿革与发展 | 第16-17页 |
2.2.1 公共部门绩效预算的沿革 | 第16-17页 |
2.2.2 公共部门绩效预算的发展 | 第17页 |
2.3 公共部门新绩效预算管理模式及特征 | 第17-19页 |
2.3.1 以结果为导向 | 第18页 |
2.3.2 以成本为衡量 | 第18页 |
2.3.3 以绩效为目标 | 第18页 |
2.3.4 以评价为核心 | 第18-19页 |
2.4 西方国家公共部门绩效预算改革的经验及其借鉴 | 第19-25页 |
2.4.1 美国的绩效预算改革 | 第19-21页 |
2.4.2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的绩效预算改革 | 第21页 |
2.4.3 英国的绩效预算改革 | 第21-22页 |
2.4.4 西方国家公共部门绩效预算改革的启示 | 第22-25页 |
第3章 公共部门绩效预算改革在我国的实践 | 第25-30页 |
3.1 公共部门绩效预算在中央的开展情况 | 第25-26页 |
3.2 公共部门绩效预算改革在地方的实践 | 第26-28页 |
3.3 我国深化公共部门绩效预算改革的难点分析 | 第28-30页 |
3.3.1 体制的约束 | 第28页 |
3.3.2 制度不完善 | 第28页 |
3.3.3 绩效评价体系落后 | 第28-29页 |
3.3.4 缺少专业人员队伍 | 第29页 |
3.3.5 难以对绩效预算结果予以应用 | 第29-30页 |
第4章 闵行区公共部门绩效预算改革的背景和思路 | 第30-34页 |
4.1 闵行区为何推进公共部门绩效预算改革 | 第30-31页 |
4.1.1 发展的要求 | 第30页 |
4.1.2 政府管理的需要 | 第30页 |
4.1.3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需要 | 第30-31页 |
4.1.4 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 | 第31页 |
4.2 闵行区实施结果导向型的公共部门绩效预算的思路 | 第31-34页 |
4.2.1 系统设计制定规范 | 第31-32页 |
4.2.2 凸显规划耦合目标 | 第32页 |
4.2.3 结果导向追求绩效 | 第32页 |
4.2.4 公开透明公众参与 | 第32页 |
4.2.5 信息管理技术支撑 | 第32-34页 |
第5章 闵行区公共部门绩效预算的编制 | 第34-41页 |
5.1 绩效预算项目的确定 | 第34页 |
5.2 绩效预算项目的编报 | 第34-37页 |
5.2.1 绩效目标的设置 | 第34-36页 |
5.2.2 其他绩效信息的制定 | 第36-37页 |
5.3 绩效预算项目的网上公示 | 第37-41页 |
第6章 闵行区公共部门绩效预算的评价 | 第41-54页 |
6.1 前评价 | 第41-45页 |
6.1.1 绩效项目的自评 | 第41-43页 |
6.1.2 绩效预算项目的区级前评价 | 第43-45页 |
6.2 过程评价 | 第45-51页 |
6.2.1 绩效项目的自评 | 第45-46页 |
6.2.2 绩效项目的区级评价 | 第46页 |
6.2.3 过程评价结果及与前评价的情况对比 | 第46-48页 |
6.2.4 项目的绩效过程评价举例 | 第48-51页 |
6.3 结果评价 | 第51-54页 |
6.3.1 会计师事务所为第三方机构,独立担当绩效评价任务 | 第51-52页 |
6.3.2 以绩效目标、指标为基础,建立后评价指标体系 | 第52页 |
6.3.3 加大指标论证和项目评审力度,充分吸收专家的意见 | 第52-54页 |
第7章 闵行区公共部门绩效预算改革的实施效果和完善思路 | 第54-62页 |
7.1 闵行区公共部门绩效预算改革的流程再造 | 第54-56页 |
7.2 闵行区公共部门绩效预算改革的特色 | 第56-57页 |
7.2.1 形成了“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 | 第56-57页 |
7.2.2 建立了全过程的绩效评价体系 | 第57页 |
7.2.3 强化了以人大为主导的民主参与绩效预算的机制 | 第57页 |
7.3 闵行区公共部门绩效预算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 第57-59页 |
7.3.1 初步树立了绩效观念 | 第58页 |
7.3.2 改善了预算管理和项目管理 | 第58页 |
7.3.3 提高了预算透明度和责任归属 | 第58页 |
7.3.4 架起了沟通桥梁 | 第58-59页 |
7.3.5 改善了信息约束 | 第59页 |
7.4 闵行区公共部门绩效预算改革存在的难点 | 第59-60页 |
7.4.1 传统思维的惯性 | 第59页 |
7.4.2 全面、清晰、可量化的绩效指标设置存有难度 | 第59页 |
7.4.3 绩效信息数据采集困难 | 第59-60页 |
7.5 闵行区公共部门绩效预算改革下一步完善的思路 | 第60-62页 |
7.5.1 加强结果绩效评价成果的应用 | 第60页 |
7.5.2 继续加大预算绩效管理的培训力度 | 第60页 |
7.5.3 建立健全绩效指标体系 | 第60-61页 |
7.5.4 逐步提高绩效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 第61页 |
7.5.5 加快培育绩效管理人才和机构力量 | 第61-62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62页 |
8.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