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中小企业授信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第13-14页
        1.2.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页
        1.2.2 论文研究结构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4-16页
        1.3.1 主要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第15-16页
第2章 关于企业授信研究的文献综述第16-20页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6-17页
        2.1.1 关于商业银行授信风险评估的研究综述第16-17页
        2.1.2 关于“信贷工厂”模式的研究综述第17页
    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7-20页
        2.2.1 关于商业银行授信风险评估的研究综述第17-18页
        2.2.2 关于“信贷工厂”模式的研究综述第18-20页
第3章 中小企业授信模式的理论分析第20-25页
    3.1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概述第20-21页
        3.1.1 授信业务的涵义第20页
        3.1.2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基本原则第20-21页
        3.1.3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种类第21页
    3.2 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特征第21-22页
    3.3 中小企业申请授信的基本条件第22-23页
    3.4 中小企业授信面临的主要障碍第23-25页
        3.4.1 信贷调查工作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严重第23-24页
        3.4.2 单笔业务的成本收益率过低第24页
        3.4.3 风险管控能力不足第24-25页
第4章 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中小企业授信模式分析第25-38页
    4.1 中小企业授信“信贷工厂”模式介绍第25-30页
        4.1.1 “信贷工厂”模式的涵义第25页
        4.1.2 “信贷工厂”模式流程说明第25-28页
        4.1.3 “信贷工厂”模式的实施内容第28-30页
    4.2 中小企业授信“信贷工厂”模式的风险控制第30-32页
        4.2.1 客户信用等级与行业等级评定第30-31页
        4.2.2 授信业务的担保第31-32页
    4.3 中小企业授信“信贷工厂”模式的主要特征第32-34页
        4.3.1 以客户需求为设计服务流程的基本导向第32-33页
        4.3.2 新对授信风险管控工作进行定位第33页
        4.3.3 品设计实现标准化和多样化第33页
        4.3.4 整个授信业务采用流水线”式管理第33页
        4.3.5 通过批量生产形成规模效益第33-34页
    4.4 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比较第34-38页
        4.4.1 吉林省内其它主要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第34-35页
        4.4.2 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与省内主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比较第35-37页
        4.4.3 吉林省内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特征第37-38页
第5章 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信贷工厂”模式应用的效果分析第38-44页
    5.1 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信贷工厂”模式的运行效果第38-40页
        5.1.1 市场反馈与内部评价良好第38页
        5.1.2 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第38-39页
        5.1.3 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第39-40页
    5.2 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信贷工厂”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第40-41页
        5.2.1 市场推广力度有限第40页
        5.2.2 风险管控手段单一、水平不高第40页
        5.2.3 产品组合销售能力有待提高第40-41页
        5.2.4 销售团队的工作能力不足第41页
    5.3 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信贷工厂”模式存在问题成因分析第41-44页
        5.3.1 “信贷工厂”模式仍处于消化吸收阶段第41-42页
        5.3.2 区域市场的成熟度相对较低第42页
        5.3.3 产品研发及销售比较力量薄弱第42页
        5.3.4 风险管控工作的意识和方法比较落后第42-44页
第6章 完善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信贷工厂”模式的对策第44-54页
    6.1 明确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发展方向第44-45页
        6.1.1 明确自身业务核心价值第44页
        6.1.2 不断提高对区域市场产品需求特征的适应性第44-45页
    6.2 研究与划分中小企业客户需求偏好第45-46页
        6.2.1 按区域市场来划分第45页
        6.2.2 按客户管理来划分第45-46页
        6.2.3 按产品设定来划分第46页
    6.3 建设标准化运作流程与管理制度第46-47页
        6.3.1 持续完善“信贷工厂”模式管理制度第46页
        6.3.2 不断提高与区域市场需求特征的契合度第46-47页
        6.3.3 制定并完善各项配套措施第47页
    6.4 进一步完善客户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第47-48页
        6.4.1 确保中小企业客户信用等级管理的科学性第47-48页
        6.4.2 通过适度调高授信风险控制上限刺激授信业务总体规模上升第48页
        6.4.3 增强自身中小企业授信业务面向市场需求的应对能力第48页
    6.5 完善营销体系、加大产品销售与推广力度第48-50页
        6.5.1 不断扩充并完善企业信息来源渠道第48-49页
        6.5.2 构建覆盖全省的中小企业授信营销服务网络第49页
        6.5.3 坚持基于客户导向的产品服务体系建设第49-50页
        6.5.4 强化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绩效考核机制第50页
    6.6 提高业务风险控制手段与管理水平第50-52页
        6.6.1 强化业务风险管控力度第50-51页
        6.6.2 完善行业授信的差异化管理,控制授信业务的投向风险第51页
        6.6.3 规范区域市场客户管理工作,杜绝“人情贷”第51页
        6.6.4 实行“专业审批”模式第51-52页
    6.7 加强人员培训、建立高水平专业化业务团队第52-54页
        6.7.1 认真贯彻总行下达的培训工作第52页
        6.7.2 保障对中小企业授信业务人力资源工作的持续投入第52-53页
        6.7.3 以团队建设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环节第53-54页
第7章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银行业OFDI的决定因素研究
下一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二级支行管理转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