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6-25页 |
2.1 理论综述 | 第16-18页 |
2.1.1 垄断优势理论 | 第16-17页 |
2.1.2 内部化理论 | 第17-18页 |
2.1.3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第18页 |
2.2 传统理论对银行业FDI的适用性研究 | 第18-20页 |
2.3 相关研究 | 第20-25页 |
2.3.1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 第20-23页 |
2.3.2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2.3.3 相关研究的评价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中国银行业OFDI的背景及现状分析 | 第25-37页 |
3.1 中国银行业OFDI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 | 第25-33页 |
3.1.1 国际背景 | 第25-27页 |
3.1.2 国内背景 | 第27-33页 |
3.2 中国银行业OFDI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 第33-37页 |
3.2.1 中国银行业OFDI的历史发展 | 第33页 |
3.2.2 中国银行业OFDI的特点 | 第33-37页 |
第四章 中国银行业OFDI的决定因素分析 | 第37-62页 |
4.1 所有权优势 | 第37-46页 |
4.1.1 盈利能力 | 第38-39页 |
4.1.2 资产规模 | 第39-40页 |
4.1.3 资产质量 | 第40-42页 |
4.1.4 品牌影响力 | 第42-43页 |
4.1.5 产品和服务创新 | 第43-44页 |
4.1.6 信息技术 | 第44-45页 |
4.1.7 国际化经验 | 第45页 |
4.1.8 获得投入或进入市场的有利机会 | 第45-46页 |
4.2 内部化优势 | 第46-50页 |
4.2.1 保护专有知识和信息 | 第48-49页 |
4.2.2 保证服务质量 | 第49页 |
4.2.3 避免寻找代理行并与其谈判的成本 | 第49-50页 |
4.2.4 绕过银行服务贸易的壁垒 | 第50页 |
4.3 区位优势 | 第50-54页 |
4.3.1 东道国的政治因素 | 第51页 |
4.3.2 东道国的相关政策 | 第51-52页 |
4.3.3 东道国国内的市场规模 | 第52页 |
4.3.4 东道国的文化 | 第52-53页 |
4.3.5 国际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 | 第53-54页 |
4.4 中国工商银行的案例分析 | 第54-62页 |
4.4.1 中国工商银行简介 | 第54页 |
4.4.2 中国工商银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分析 | 第54-62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第62-68页 |
5.1 结论 | 第62-63页 |
5.2 建议 | 第63-68页 |
5.2.1 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 | 第63-64页 |
5.2.2 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 | 第64-65页 |
5.2.3 明确战略目标,坚持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并举 | 第65-66页 |
5.2.4 最大程度地的发挥协同效应 | 第66页 |
5.2.5 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国际化路径 | 第66页 |
5.2.6 致力于本地化经营 | 第66-67页 |
5.2.7 因地制宜选择进入模式 | 第67页 |
5.2.8 从业人员的国际化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学位论文评阁及答辩情况表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