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网络信息的含义、特点和类别 | 第11-20页 |
一、网络信息的含义 | 第11页 |
二、网络信息的特点 | 第11-14页 |
(一) 数量庞大,增长迅速 | 第11-12页 |
(二)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 第12页 |
(三) 传输速度快,时效性强 | 第12-13页 |
(四) 开放性强,共享程度高 | 第13页 |
(五) 交互性强查询方便 | 第13-14页 |
(六) 稳定性差,内容繁杂 | 第14页 |
三、网络信息类别 | 第14-18页 |
(一) 从网络信息的存在形式分 | 第14-16页 |
(二) 从网络信息的应用范围分 | 第16-17页 |
(三) 从受众需要分 | 第17-18页 |
(四) 从网络信息的传播渠道分 | 第18页 |
四、研究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的意义 | 第18-20页 |
(一) 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容 | 第18-19页 |
(二)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现状 | 第20-33页 |
一、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积极影响 | 第20-22页 |
(一) 催生现代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 第20-21页 |
(二) 激发求知欲望,促进大学生终身学习 | 第21-22页 |
(三) 促进科学理想信念的形成 | 第22页 |
二、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 | 第22-26页 |
(一) 对大学生“三观”的负面影响 | 第22-24页 |
(二)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消极影响 | 第24-25页 |
(三) 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消极影响 | 第25-26页 |
三、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 | 第26-33页 |
(一) 网络传递不良信息 | 第26-28页 |
(二)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对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素质较差 | 第28-30页 |
(三) 部分大学生对网络传递不良信息的抗干扰能力较弱 | 第30-31页 |
(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克服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想消极影响的对策研究 | 第33-44页 |
一、加强管制与监控,净化网络环境 | 第33-34页 |
(一) 立法防止网络不良信息传播 | 第33-34页 |
(二) 技术控制对不良信息的访问 | 第34页 |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 | 第34-36页 |
(一)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理论素质,拓宽知识面 | 第34-35页 |
(二)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素质 | 第35-36页 |
(三)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途径 | 第36页 |
三、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传递不良信息的抗干扰能力 | 第36-39页 |
(一)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 第36-37页 |
(二)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 第37-38页 |
(三) 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 第38页 |
(四) 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 | 第38-39页 |
四、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第39-44页 |
(一) 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质量 | 第39-41页 |
(二)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形式的吸引力 | 第41-42页 |
(三) 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艺术 | 第42-4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