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生防木霉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8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8-15页
    1.1 木霉菌的生态特征第8-10页
        1.1.1 木霉菌的分布第8-9页
        1.1.2 木霉菌在土壤中的群体动态第9-10页
    1.2 木霉菌的拮抗机制第10-11页
        1.2.1 诱导植物抗病性第10-11页
    1.3 木霉菌的分类第11-12页
    1.4 木霉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2-15页
        1.4.1 营养条件第12-14页
        1.4.2 物理条件第14-15页
第2章 生防木霉菌的分离第15-18页
    2.1 试验材料第15-16页
        2.1.1 仪器设备第15页
        2.1.2 木霉菌菌种分离培养基第15-16页
    2.2 试验方法第16-17页
        2.2.1 土壤样品的采集第16页
        2.2.2 木霉菌的分离与纯化第16页
        2.2.3 拮抗木霉菌的保存第16-17页
        2.2.4 数据处理第1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17-18页
        2.3.1 木霉菌的分离及纯化第17-18页
第3章 生防木霉菌的筛选第18-24页
    3.1 试验材料第18页
        3.1.1 供试菌株第18页
        3.1.2 筛选培养基第18页
    3.2 试验方法第18-20页
        3.2.1 拮抗木霉菌与病原菌空间竞争能力测定第18-19页
        3.2.2 木霉菌重寄生作用观察第19页
        3.2.3 木霉菌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抗生作用第19-20页
        3.2.4 数据处理第2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0-23页
        3.3.1 木霉菌与病原菌空间竞争能力测定结果第20-22页
        3.3.2 木霉菌重寄生作用第22页
        3.3.3 木霉菌的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抗生作用结果第22-23页
    3.4 结论与讨论第23-24页
第4章 生防木霉菌的鉴定第24-32页
    4.1 试验材料第24-25页
        4.1.1 仪器设备第24页
        4.1.2 试剂第24-25页
    4.2 试验方法第25-28页
        4.2.1 木霉菌 T18 的形态学鉴定第25页
        4.2.2 木霉菌 T18 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5-28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28-31页
        4.3.1 木霉菌的培养特征第28页
        4.3.2 木霉菌 T18 的形态学特征第28-29页
        4.3.3 木霉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第29-31页
    4.4 结论与讨论第31-32页
第5章 生防木霉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第32-41页
    5.1 试验材料第32-33页
        5.1.1 试验试剂第32页
        5.1.2 供试菌株第32页
        5.1.3 试验仪器第32-33页
    5.2 方法第33-35页
        5.2.1 培养基类型对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第33页
        5.2.2 温度对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第33页
        5.2.3 pH 值对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第33-34页
        5.2.4 光照对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第34页
        5.2.5 碳源对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第34页
        5.2.6 氮源对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第34页
        5.2.7 微量元素对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第34-35页
        5.2.8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第35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35-39页
        5.3.1 不同培养基对木霉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第35-36页
        5.3.2 温度条件对木霉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第36页
        5.3.3 pH 对木霉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第36-37页
        5.3.4 光照条件对木霉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第37页
        5.3.5 碳源对木霉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第37-38页
        5.3.6 不同氮源对木霉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第38-39页
        5.3.7 微量元素对木霉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第39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39-41页
第6章 全文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种农药对黑斑侧褶蛙和泽陆蛙的遗传毒理效应研究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板EL测试可控恒流源研究